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指南共识|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方案

2022-01-2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临床用药


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改善关节肿痛的症状、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早期治疗和达标治疗(treat-to-target)是近年来RA最重要的治疗策略,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目前RA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临床缓解,对长病程患者可选择低疾病活动度为替代治疗目标。达标治疗指通过严密监控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尽快达到并维持治疗目标。对初治或中高疾病活动度的RA患者,应每月监测疾病活动度;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或低疾病活动度者,可每3~6个月监测1次;如果治疗3个月疾病活动度改善<50%或6个月未达标,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RA治疗主要依赖药物。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可有效控制或延缓疾病的发展,是治疗RA最关键的药物。近20年来,RA的治疗药物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且显著提高了疗效,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达到治疗目标,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DMARD包括四大类药物,传统合成DMARD、靶向合成DMARD、生物原研DMARD及生物类似药DMARD。不同情况的RA,其规范治疗的用药和路径如下:


(一)初治RA的用药方案

RA一经确诊,应尽早开始DMARD治疗。常用传统合成DMARD的起效时间、用法、不良反应及特殊人群的使用见表4。传统合成DMARD目前仍然是RA治疗的一线用药,其中甲氨蝶呤作为基石药物,首选推荐单药治疗,存在甲氨蝶呤禁忌或不耐受的情况下,可考虑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传统合成DMARD起效较慢,约需1~3个月,因此在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中可联合糖皮质激素作为桥接治疗,以快速控制症状。糖皮质激素的起始剂量、给药途径可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但不建议长期使用,应在3个月内逐渐减停。


1.png


(二)初始传统合成DMARD治疗未达标RA患者的用药方案

传统合成DMARD治疗3个月疾病活动度改善<50%或6个月未达标者,应根据有无合并预后不良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无预后不良因素者可在原有单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另一种或两种传统合成DMARD治疗继续观察,如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联合羟氯喹,甲氨蝶呤联合柳氮磺吡啶及羟氯喹等;而对合并预后不良因素或糖皮质激素减停失败者,应及早联用一种靶向药物(生物原研DMARD或生物类似药DMARD或靶向合成DMARD)治疗,各种靶向药物的选择无优先推荐。靶向药物可抑制RA的核心致炎因子或关键免疫细胞功能,快速缓解RA病情。目前我国常用的靶向DMARD如下:


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制剂:是我国RA治疗中应用最早、最常用的生物制剂,主要有两大类,可溶性TNF受体-IgG1 Fc段融合蛋白和TNFα单克隆抗体,均通过拮抗导致炎症的重要细胞因子TNFα迅速阻断RA的炎症级联反应,具有快速抗炎、降低RA疾病活动度、阻止骨质破坏的作用。前者以依那西普/注射用重组人Ⅱ型TNF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为代表,后者包括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戈利木单抗及赛妥珠单抗。我国RA患者使用TNFα抑制剂需高度警惕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结核复燃的风险。此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避免使用。我国常用TNFα抑制剂的结构、特性、用法用量、特殊人群的使用见表5。


2.png


2. 白细胞介素(IL)-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是人源化抗IL-6受体的单克隆抗体,通过与可溶性和膜结合IL-6受体的特异性结合,抑制RA发病中的核心炎性介质IL-6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用于传统合成DMARD或 TNFα抑制剂治疗效果不佳的活动性RA,可与传统合成DMARD联用,亦可以单用。常用剂量为8 mg/kg,每4周静脉滴注1次。不良反应包括感染、血脂异常等。


3. T细胞共刺激信号调节剂:阿巴西普是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胞外结构域与人IgG1的Fc段组成的融合蛋白,通过阻断T细胞活化所需第二信号抑制T细胞活化,用于治疗对传统合成DMARD或TNFα抑制剂疗效不佳的活动性RA。阿巴西普可能为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常用剂量为125 mg/周,皮下注射。严重感染风险可能少于其他生物DMARD,但轻微增加肿瘤风险。


4. 抗CD20单抗:利妥昔单抗是针对CD20的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通过清除B细胞,抑制自身免疫炎症。主要用于传统合成DMARD或TNFα抑制剂疗效不佳的活动性RA,尽管在国外使用多年,我国目前尚无这一适应证。推荐剂量为每次1 000 mg,第1天和第15天各静脉滴注1次,使用前应予甲泼尼龙和抗组胺药预防过敏反应。此外,需注意感染的风险,不建议用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的RA患者。


5. 生物类似药DMARD:在结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生物原研DMARD有相似性的生物制剂。我国已有多种针对不同靶点的生物类似药DMARD相继获批上市,如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及利妥昔单抗的生物类似药,为临床治疗RA提供了新的选择。


6. Janus激酶(JAK)抑制剂:属于靶向合成DMARD。JAK是一种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胞内信号传导。与生物制剂抑制单个炎性因子不同,JAK抑制剂可同时抑制依赖JAK通路的多种炎性因子,临床用于对传统合成DMARDs或生物制剂疗效不佳的RA患者。目前获批用于治疗RA的JAK抑制剂有托法替布和巴瑞替尼。托法替布为JAK1和JAK3的抑制剂,常用剂量为每次5 mg,每日2次;巴瑞替尼为JAK1和JAK2的抑制剂,每次2~4 mg,每日1次。靶向合成DMARDs为口服制剂,使用方便。JAK抑制剂所致肿瘤与感染的发生率与TNFα抑制剂相当,托法替布治疗相关带状疱疹发生率有所增加。已有托法替布的多种仿制药物在我国上市,与原研药物具有生物等效性,价格更低。


(三)靶向药物治疗未达标RA的用药方案

一种生物DMARD或靶向合成DMARD治疗RA未能达标,应考虑换用另一种靶向药物,优先考虑换用另一种作用机制的生物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s。对TNFα抑制剂治疗继发失效的RA,可考虑换用另一种TNFα抑制剂继续治疗。


(四)RA治疗达标后药物减停的原则

病情得到控制的RA应在3个月内停用糖皮质激素,停药后,在继续维持传统合成DMARD治疗的前提下,对已经维持达标状态至少6个月的患者可逐渐减停靶向药物,停药后仍处于持续临床缓解者,可考虑减量传统合成DMARD,但需严密监测,谨防复发。鉴于RA是一种慢性疾病,不建议停用传统合成DMARD。


需特别注意的是,在生物DMARDs或靶向合成DMARD治疗前均应完善乙型肝炎与结核筛查。潜伏结核感染者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至少1个月后方可开始靶向药物治疗,之后每3个月进行结核评估。活动性结核感染者至少应完成3~6个月的抗结核治疗,且痰抗酸杆菌检测阴性后方可采用靶向治疗,抗结核治疗需持续9~12个月。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RA患者,应同时使用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治疗,并复查肝功能和核酸,监测病毒有无复制。


(五)合并关节外表现的RA治疗

当RA患者出现关节外受累(如肺、眼、神经系统等)或重叠其他结缔组织病时,在DMARD治疗方案基础上,可酌情根据受累部位、严重程度予以个体化糖皮质激素治疗。注意监测糖皮质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常规予以保护消化道黏膜、防治骨质疏松等对症支持治疗。


(六)其他药物治疗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炎性介质前列腺素合成,减轻关节肿痛,但不能真正改变RA的疾病进程,因此临床上只用于缓解症状,且必须与DMARD联合使用。临床应用NSAID需注意以下几点:(1)个体化用药,尽可能使用最低有效剂量、短疗程;(2)避免同时使用≥2种NSAID;避免与糖皮质激素联用;(3)具有消化道出血高风险者,宜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或同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有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者,禁用NSAID;(4)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慎用。


2. 糖皮质激素:能迅速减轻关节肿胀、疼痛,可用于(1)中、高疾病活动度初治RA或更换传统合成DMARD治疗方案时,在DMARD治疗基础上,联合糖皮质激素作为桥接治疗,可口服、肌注或静脉注射,尽可能在短期内逐渐减停。(2)RA关节外受累或重叠其他结缔组织病,可根据受累部位、严重程度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


3. 艾拉莫德:作用机制复杂,具有调节免疫平衡、减少炎性因子、抑制B细胞成熟、减少免疫球蛋白分泌等作用,可以改善关节肿痛,但尚未见到抑制RA患者影像学进展的报道。主要在中国和日本使用,安全性较好,常见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升高、白细胞计数减少、皮肤瘙痒等,多数轻微,减停药物后可缓解。


4. 雷公藤多苷及其衍生物:国内RA的临床研究显示,雷公藤多苷在抗炎和抑制影像学进展方面的疗效不亚于甲氨蝶呤,同时价格低廉,临床上仍有使用。但需注意其性腺抑制及生殖毒性,避免用于有生育需求的育龄期RA患者,同时也需警惕其肝肾毒性及骨髓抑制等副作用。


5. 白芍总苷:从白芍类植物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机制的免疫调节作用,因其疗效温和,作用较慢,临床可作为传统合成DMARD治疗的联合用药。常见不良反应为排便次数增多、稀便等,减少药物剂量后可缓解。


6. 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为我国原研药物,在国内有治疗RA适应证,联合传统合成DMARD治疗RA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用传统合成DMARD,但最佳剂量和疗程等需要更多循证医学证据确定。不良反应主要有局部皮疹和静脉炎。



引用本文: 耿研, 谢希, 王昱, 等.  类风湿关节炎诊疗规范 [J] . 中华内科杂志, 2022, 61(1) : 51-59. DOI: 10.3760/cma.j.cn112138-20210616-00426.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