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不只是“肚子疼”,科学识别及应对儿童腹痛

2025-09-22作者:论坛报马山资讯
非原创

腹痛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作为儿科医生,我们需要在诸多可能性中迅速甄别病因,有时这犹如“破案”。对于家长而言,了解一些基础知识,有助于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判断。本文将从儿科医生视角,为您梳理儿童腹痛的识别要点和应对策略。


一、 如何初步识别?医生教您看关键“信号灯”


家长不是医生,无需自行诊断,但学会识别关键信号(尤其危险警示征象),对于判断是否需要立即就医至关重要:


✅ 这些情况通常可居家观察或择期就医(功能性腹痛可能性大):

• 疼痛轻微至中度。

• 疼痛为间歇性,持续时间短(几分钟至几小时),可自行缓解。

• 疼痛部位不固定,常在脐周。

• 孩子精神较好,可正常玩耍、进食。

• 无发热。

• 可能伴食欲不佳,但无频繁呕吐、严重腹泻或便血。

• 排便后腹痛常缓解(提示便秘或肠易激可能)。


stock-image-394723444-XL.jpg


✅ 这些是“红色警报”,提示器质性疾病甚至急腹症可能,务必立即就医!

• 剧烈或持续性疼痛:疼痛剧烈难忍,或持续超过3-4小时不缓解,进行性加重。

• 固定的疼痛位置:尤其是转移至右下腹的疼痛(阑尾炎)、固定区域剧痛。

• 腹膜刺激征:腹部拒按、不让碰,一碰就痛得厉害(压痛),按压后突然抬手更痛(反跳痛),肚子摸起来像木板一样硬(肌紧张、板状腹)。这是最重要的警示!

• 频繁呕吐:持续性呕吐,尤其是喷射状呕吐、呕吐物含胆汁(绿色)或粪便样物。

• 便血:新鲜血便、暗红色血便,尤其是婴幼儿的果酱样便(肠套叠!)。

• 腹部体征异常:腹部异常膨隆、僵硬,或触摸到不寻常的包块。

• 咳嗽、喘憋、呼吸急促、胸闷、乏力、面色苍白、出汗等。

• 伴随高热:体温持续超过38.5℃。

• 脱水表现:尿量明显减少(<4-6小时无尿),哭时泪少或无泪,嘴唇干燥、眼窝凹陷、精神萎靡、嗜睡。

• 关节肿痛或皮肤紫癜:提示过敏性紫癜。

• 外伤后腹痛:明确的外伤史后出现腹痛。

• 年龄因素:婴幼儿的剧烈哭闹、烦躁不安、拒食、呕吐、嗜睡、腹部膨隆等非特异性表现需要高度警惕。

• 影响活动能力:因疼痛无法站立、行走或保持特定姿势(如走路呈弯腰状)。


小孩吐.jpg


二、家庭应对策略


1. 首要原则:评估“红色警报”!如果存在任何危险警示征象,立即前往医院急诊儿科或小儿外科就诊!切勿耽搁。


2. 若无“红色警报”,可暂予观察。

▪ 安抚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舒适,帮助孩子取舒适的体位(如侧卧、蜷曲位)。

▪ 暂停进食:停止给予固体食物,观察1-2小时。若症状缓解,可尝试给予少量流质(温水、口服补液盐溶液ORS、稀米汤),避免果汁、牛奶、含糖饮料、碳酸饮料。

▪ 非药物干预:

√ 轻柔按摩(仅适用):若孩子接受且可能因胀气、便秘引起,可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道蠕动排气(避免用力按压)。

√ 保暖(需谨慎):对疑似肠痉挛(寒冷或紧张诱发)的年长儿童,腹部保暖有时有效。低龄、有炎症表现或发热时避免热敷!


3. 用药需谨慎!

在没有明确诊断前,绝对不要自行给孩子服用任何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成人止泻药、止吐药、抗生素!止痛药可能掩盖急腹症的体征,延误诊断;不当用药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副作用。


小孩看病.jpg


三、给家长的贴心提醒


• 保持冷静:家长慌了,孩子更紧张,焦虑本身可能加重功能性腹痛。冷静观察和记录是关键。

• 沟通艺术:小宝宝不会说,学龄前儿童表达不清。观察孩子的表情、姿势、哭声性质、睡眠进食变化、面色等极其重要。耐心引导大龄儿童描述:“哪里痛?”“什么样的痛?”“痛的时候你想坐着还是躺着?”“拉完臭臭好点吗?”

• 别当“网络医生”:不要过度依赖网络搜索自我诊断,以免徒增焦虑或延误真正需要处理的病情。

• 信任是基础:与您信任的儿科医生或儿科团队保持联系,尤其对于反复腹痛的患儿。

• 预防:均衡饮食、规律作息、足量饮水、保证运动、培养良好排便习惯、关注心理健康、避免滥用药(特别是抗生素),是预防多种腹痛(尤其是功能性的)的基础。


儿童腹痛,是个既常见又“考验”家长和医生智慧的课题。通过了解其背后复杂但可分类的原因,学会识别关键的“红色警报”信号,掌握科学、冷静的初步应对方法,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得到妥善处理。


儿科医生寄语:我们深知孩子的痛苦和家长的担忧。我们的职责就是在众多的可能性中,尽力精准地找出病因,施以正确的治疗。请您在需要时,及时将孩子交给我们进行评估。平安和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来源: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