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管理的意义及关键
从脓毒症的病理生理机制出发,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优化液体治疗,增加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改善脏器灌注,减少脏器损伤。在整个液体治疗过程中,必须关注循环系统的几个环节,即容量(前负荷)、心脏泵功能(收缩和舒张功能)、血管张力(后负荷),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这样才能真正纠正脓毒症病理生理的恶化。
在脓毒症的血流动力学管理中,特别强调脓毒症属于分布性休克。当我们初步接诊患者时,可能绝大部分仍然处于缺液状态,需要立即评估其容量状态(即前负荷状态)是否落在Frank-Starling曲线的升支部分,继而进行快速补液,患者每搏输出量或心输出量可明显增加。
除了关注患者的容量状态落在Frank-Starling曲线的哪一段,还应关注Frank-Starling曲线处于低平状态,还是正常状态。如果患者出现了心肌收缩力和心室腔顺应性异常,可能Frank-Starling曲线的形态就会发生变化。此时即使给予补液治疗,也很可能不会增加患者的心输出量。所以我们在进行液体治疗之前,首先要进行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的评估。【容量反应性:容量变化导致心输出量增加≥15%,则判定为容量反应性阳性】
二、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
我们将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分为上游指标和下游指标。
上游指标包括前负荷指标(CVP、PCWP、下腔静脉直径)、后负荷指标(SVRI、PVRI)、心输出量指标(PICCO、Swan-Ganz)、容量反应性指标(SVV/PPV、补液试验)。指标评估心脏、腔静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血流和血压,是用于评估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的传统变量。最终通过协同管理,了解患者对液体治疗的反应性如何。在脓毒症状态下,由于全身炎症因子风暴的存在,输送到大循环中的血液能否真正实现组织和器官的灌注。
我们还需要关注微循环和脏器功能相关指标,即下游指标,包括毛细血管充盈、实验室检查(BUN/Cr、FeNa、Feurea、乳酸、BE)、脏器功能(精神状态、尿量、胸片和呼吸力学),以及监测组织氧饱和度、微循环血流测定等。从而实现上游管理和下游管理的统一。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祎
来源:重症肺言《脓毒症个体化血流动力学管理》
推荐
关注话题
预防流感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如何预防并识别重症流感人群?
流感发生后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