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重症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以保护呼吸道并确保充足的气体交换。机械通气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损害是重症患者的常见表现,可增加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死亡率。熟悉心肺交互作用有助于临床医生理解由机械通气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熟悉和掌握有效的监测手段,并为进行防治对发挥正压机械通气的治疗作用改善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
机械通气时心肺交互作用
呼吸运动产生的肺容积变化可对自主神经张力、肺血管阻力产生影响,自主神经广泛分布于肺组织及胸壁,肺容积变化可引发自主神经兴奋性变化,进而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肺血管阻力受肺容积变化的影响,肺不张肺泡压迫肺泡外血管,肺泡过度膨胀压迫肺泡内血管,均导致肺血管阻力的增加。因而,最小肺血管阻力出现于功能残气位。胸腔内压对心脏功能影响较大,胸腔内压对右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回心血量实现的,此外还与左心室后负荷有关。
机械通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机械通气一方面使得气道压力增加,跨肺压增加,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室后负荷增加;另一方面,机械通气使肺容量增加,跨肺压增加,静脉回流减少,右室前负荷减少。肺容积的增加会将血液挤出肺血管床,从而增加左室前负荷。由于左室后负荷部分由跨主动脉压力决定的,因此出现胸内正压时,即作用于血管外壁的正压,将降低左室后负荷。
机械通气对循环系统影响的有效监测手段
利用正压呼吸引起的静脉回流的变化,可以使用各种参数量化左心室射血分数减少的幅度。这些参数与心脏前负荷储备水平成比例地变化,因此可准确地预测哪些患者对液体输注反应良好,增加其心输出量。心脏前负荷的静态指标,例如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契压(PAWP),由于其对容量预测缺乏可靠性,已很少使用。目前临床较为常用且可靠性高的为动态监测指标,例如,动脉脉压变异度和每搏量变异度是临床常用且特异性及灵敏度均较高的指标。但是也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例如开胸状态、自主呼吸、低潮气量通气、高频通气、心律失常、腹内压升高、肺顺应性低等情况。此外,还有一些指标,例如呼吸时下腔静脉,上腔静脉和颈内静脉直径的动态变化、被动抬腿试验、呼气末屏气试验、传统的液体负荷试验、微量输注试验等,也经常应用于临床,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