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我国是肝癌大国,严峻的疾病形势给我国的社会和医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标,为此中国临床专家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出肝癌领域的中国声音,共同推动了我国肝癌综合治疗的发展进程。
为促进领域学术热点话题的交流,共同探讨肝癌综合治疗的热点问题。本报采访了东部战区总医院肿瘤内科刘秀峰教授,结合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分享了关于肝癌治疗的观点。
在所有实体瘤中,肝癌的多学科协作(MDT)综合诊疗模式应用最多,作用也越重要。《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中提及,肝癌是多学科、多药物、多模式之间矛盾的统一体。当前肝癌局部治疗模式非常多,包括靶向治疗、射频、介入、放疗、手术切除、肝移植。2017年后,这些模式发生了一些改变,2018版《CSCO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特别提出了“三多”模式,即多学科、多模式、多药物,三者有机结合,从循证医学的高度可为患者带来最大程度的获益。
在肝癌系统治疗中,靶向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式,其中索拉非尼作为肝癌系统治疗的首选药物已有10年历史,可谓“一枝独秀”。2016年,RESORCE研究奠定了瑞戈非尼作为二线治疗的基础。随后,仑伐替尼、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等相继问世,为肝癌的系统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然而,靶向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预测的生物标志物尚未明确。
靶向治疗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对细胞的增殖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临床研究水平的提高,肝癌靶向治疗的总体疗效已从既往的2%~3%到提高到现在约10%,瑞戈非尼治疗的有效率达到了11%。事实上,药物疗效的提高不仅有赖于临床研究质量的提高、对患者更加严格的筛选,还与肝癌治疗目标的改变有关,即不再是完全追求肿瘤缩小,而是要求疾病稳定,最终为患者带来总生存(OS)获益。
近些年,免疫治疗越来越热门,但我国的肝癌发病特点与欧美国家不同,肝癌患者的免疫微环境情况较差,所以单纯的免疫治疗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而需要多种疗法的联合,如免疫联合靶向、化疗、局部治疗。
目前,对于肝癌的治疗,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是索拉非尼,二线为瑞戈非尼。刘秀峰教授认为,未来肝癌的治疗模式有可能是序贯,一、二、三线治疗的界限会变得模糊。有研究显示,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事实上,在现有系统治疗的大环境下,序贯治疗的方式会更加丰富,如抗血管生成+化疗+免疫治疗的序贯。值得指出的是,不管是系统治疗还是局部治疗,肝癌的治疗依然存在很多未解决的问题,这也为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带来了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如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用于肝癌的新辅助治疗,希望这些探索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本文由刘秀峰教授审校)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