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居维竹教授: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术中实施靶点周围强化消融的疗效 | 第36届长城会盘点十大心血管原创研究

2025-11-14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3比1.jpg



10月16—19日,第36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2025(GW-ICC/AHS.25)在首都北京盛大召开。在10月17日举办的“中国心血管最新临床研究盘点”专场以临床需求为核心导向,集中呈现我国原创与主导的大型随机试验及真实世界研究成果,内容覆盖血压靶目标值探索、高血压的器械治疗、药物涂层球囊在冠心病原发病变中的疗效及术后抗栓策略、心脏部分去神经术预防CABG术后房颤和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术中实施靶点周围强化消融的疗效等前沿主题,为全球心血管病防治提供中国方案。



往期报道:

研究1 :王建安院士讲FLAVOUR Ⅱ研究 | 第36届长城会盘点十大心血管原创研究

研究2:No-touch 技术用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三年随访结果:PATENCY 研究

研究3:孙英贤教授介绍高血压降压新标准确立及降压理念的更新

研究4:桑才华教授介绍PROMPT-AF研究

研究5:李希教授介绍“平台-村医-居民”慢病管理模式的效果初探:SMARTER研究

研究6:李静教授介绍血压靶目标值的探索:ESPRIT研究

研究7:蒋雄京教授介绍Iberis-HTN研究

研究8:高超教授介绍Rec-cagefree研究

研究9:凤玮教授团队介绍pCAD-POAF研究


本专场由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静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薛源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丁嵩教授共同主持。



HAN_7652.JPG
HAN_7985.JPG
HAN_7814.JPG

袁祖贻教授、陈静教授、薛源教授、丁嵩教授主持本环节





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消融术中实施靶点周围强化消融的疗效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居维竹



居维竹教授分享了团队发表于JAMA Cardiology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聚焦于心脏电生理临床实践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在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室速的射频消融术中,当靶点消融成功终止心律失常后,是否需要在成功消融点周围进行补充性的强化巩固消融。



研究背景与目的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众多,手术成功对改善症状、预防心肌病至关重要。然而,在成功消融靶点后,许多术者会习惯性地在周围进行补充消融,这一常见操作缺乏证据支持,且其临床价值不明——究竟是必要的巩固,还是仅为心理安慰?该研究旨在通过随机对照设计,明确强化消融策略能否有效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研究设计与方法


该研究为前瞻性、单盲、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在中国18家电生理中心开展。共纳入符合标准的286例患者(对照组与强化消融组各143例)。



关键设计如下:所有患者首先接受标准靶点消融,消融成功后进入10分钟观察期。确认无期前收缩复发后,符合条件者随机分为两组:

  • 对照组:直接结束手术。

  • 强化消融组:在原成功消融点周围进行6个补充消融灶的强化消融。



主要终点为术后3个月24小时动态心电图评估的复发率。



研究结果


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

  • 强化消融组成功率显著更高(97.9% vs 82.7%)。

  • 强化消融组室早负荷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 两组安全性终点无显著差异,未增加并发症。



亚组分析结果发现,强化消融的益处仅在标测到理想靶点电图(单极呈QS型、双极呈QS型)时显著。当靶点位置较深或标测不理想时,强化消融无明显优势。



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研究结果证实,对于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在理想靶点消融成功后,进行周围强化消融,可显著提高中期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风险,且不增加手术风险。这一简单的手术改良操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建议在符合条件的患者中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封闭潜在次要传出路径、覆盖更广泛致心律失常基质有关。



该研究局限性包括未分析局部电图参数细节、仅采用24小时心电监测评估等,但结果为该常见临床操作提供了高级别循证依据。



中国医学论坛报马释然整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