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以成人器械巧建患儿生命通道——第24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成功救治危重烫伤患儿丨中国援外医疗步入新时代

2025-10-30作者:论坛报晶资讯
原创

235-1.png

中国援外医疗步入新时代

为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奋力开创援外医疗工作新局面,为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的指导下,中国医学论坛报开辟“中国援外医疗步入新时代”主题宣传专栏,展现中国援外医疗队在受援国因地制宜开展临床和科研工作,使更多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了解中国援外医疗队“一流医生”在外开展的专业性工作,鼓舞医疗队员士气,增强中国援外医疗队员的使命感、归属感与荣誉感,激励更多优秀卫生健康工作者加入援外医疗事业。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指经皮穿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等深部大血管,将导管置入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技术。该技术建立了直达心脏附近大血管的稳定通道,是重症监护、复杂手术及长期治疗的关键技术。2024年7月15日,第24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以下简称“医疗队”)在缺乏小儿专用中心静脉穿刺套件及血管探查仪的条件下,因地制宜地采用成人静脉留置套管针,在吸入麻醉后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建立生命通道,并实施了以全身麻醉复合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为核心的精准麻醉方案,最终顺利完成清创手术,成功保肢,患儿转危为安。医疗队展示了在资源有限环境下,如何依托扎实的解剖知识、娴熟的超声技术和个体化的临床决策,实现高水平救治。


01
典型病例介绍


现病史


患儿男,1岁6个月,因“双手、腹部、右大腿不慎插入热粥锅致烫伤近1周”入院。家属诉患儿伤后局部皮肤破溃、腐烂,高烧39℃伴哭闹不安、进食差、尿量减少。由于居住地离最近的医院距离遥远,在当地未能得到有效处理,一周后才辗转至卢旺达恩戈马省的基本古医院求治。


既往史


平素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实验室检查


入院急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WBC):24×109/L,中性粒细胞20×109/L,符合严重感染的实验室表现。


体格检查


患儿体温高,精神萎靡,脱水貌,口唇干燥,皮肤弹性差。双侧前臂至手背、整个腹部、右侧大腿多处皮肤呈重Ⅱ度烫伤改变,创面大部分肿胀,腐黑,伴有脓性分泌物及恶臭,双手的烫伤最为严重,肿胀明显,血运及感觉尚存。


操作过程


操作难点

患儿低龄无法配合,容易挣扎受伤,导致进入麻醉状态困难。


静脉通路建立困难,由于患儿年龄小、血管纤细且无法配合,加之大面积烫伤导致常规穿刺部位严重损毁,而患儿肤色深、脱水严重,进一步影响了肉眼观察和触诊定位的效果。并且,当地医院既无红外线静脉扫描仪,也缺乏小儿专用中心静脉穿刺套件。


烫伤患儿被视为“饱胃”状态,全麻诱导期间面临呕吐误吸的高风险,同时,严重烧伤后组织破坏可能引发去极化肌松药(如琥珀胆碱)所致的高钾血症,甚至导致心搏骤停。

应对方案

采用七氟烷面罩吸入诱导。待患儿意识消失、进入麻醉状态后,为后续有创操作创造了前提条件。


在没有小儿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的情况下,创新性地选用成人静脉留置套管针,作为中心静脉导引鞘管。该操作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完成,清晰显示血管位置、深度及周边组织结构,成功克服肉眼难以定位的困境。


通过已建立的中心静脉通路,给予非去极化肌松药进行快速顺序诱导,随后完成气管插管,控制呼吸。



在经过讨论后,医疗队决定在患儿入院当天立即展开救治。根据前期应对方案,最终由姜逸文医生执行穿刺,一针成功置入套管并建立输液通路,为补液、抗生素输注及后续麻醉给药提供了保障。同时,为进一步优化麻醉管理,医疗队又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此举不仅有效减少全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早期苏醒,更为双上肢清创手术及术后恢复提供了长效而完善的镇痛支持。



治疗结果


在医疗队及当地医护人员的紧密协作下,患儿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深度满意,镇痛完善。手术团队得以从容地进行双手及躯干的彻底清创。术后患儿安全苏醒,双手血运良好,成功避免了截肢的命运。此次救治过程,尤其是完整的麻醉管理思路,赢得了卢旺达当地医护人员的高度肯定。

图1 入院时患儿的手

图2 清创手术前患儿的手

图3 清创后患儿的手

图4 超声引导下建立颈内静脉中心静脉通路

图5 静脉快速诱导插管全麻

图6 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02
实践路径的深化与推广


自2023年12月第24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入驻基本古医院以来,中卢医护人员紧密协作,在麻醉与疼痛治疗领域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医疗队成员姜逸文医生在一线工作中,成功开展了多例小儿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成人中心静脉置管等操作,并创新应用成人留置针完成小儿中心静脉穿刺以及自制无套囊新生儿气管插管急救套装,有效解决了部分当地设备缺乏下的临床难题。


同时,医疗队首次在医院开设疼痛门诊,系统引入超声引导下骶管阻滞、椎旁阻滞、股神经阻滞等近二十项疼痛介入技术,为大量腰腿痛、关节炎和颈源性头痛患者提供了精准治疗,协助提升了本地疼痛疾病的诊疗水平。这些实践不仅填补了基本古医院在部分领域的治疗空白,更通过日常带教与技术传递,切实助力当地麻醉与疼痛学科的能力建设。


版面概览


424a1_00.jpg

424a3_00.jpg


者丨第24批援卢旺达中国医疗队 姜逸文

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桂晶晶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