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细菌耐药伴随着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发展全程。近20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问题逐渐升级,演变成一个全球性难题。据美国和欧盟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有25%~30%的严重感染与耐药菌相关,有23000~25000人直接死于耐药菌感染,抗感染治疗面临严峻考验。
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细菌耐药性分为两种,一种是细菌的天然耐药性,即某些细菌所固有的耐药性,由细菌的染色体所决定。如革兰阴性杆菌对万古霉素和肠球菌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就属于天然耐药,见表1。其机制包括:①细菌缺少对药物敏感的靶点;②细菌具有防止药物进入的天然屏障。
下面,我们就主要来看一下常见细菌天然耐药的抗菌药物。
此外,另一种是细菌的获得耐药性,即部分敏感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或者经过结合、转导或转化过程获得耐药基因,从敏感菌变为耐药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获得mecA基因,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是目前临床上耐药菌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耐药菌呈现全球分布趋势的原因之一。其机制包括:①核苷碱基对的特定位点发生突变,导致抗菌药物的作用靶点改变;②细菌DNA发生大规模重排;③通过游离DNA、质粒、噬菌体等基因片段植入外来的DNA片段。
来源:人卫药学 节选自《全国临床药师规范化培训系列教材--抗感染专业》
奥司他韦使用指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