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团结合作 创新发展——第33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暨亚洲心脏大会盛大开幕!

2022-10-27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会议
非原创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20.jpg



10月25日19点,第33届长城心脏病学大会(以下简称“长城会”)暨亚洲心脏大会开幕式在万众瞩目下于云端呈现。大会广院士领衔,汇聚国内重磅专家,联动国际大咖,星光熠熠,精彩纷呈,为期两个小时的开幕式成为全球心血管界的焦点。


院士致辞,高屋建瓴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25.png

历经33年的发展与创新,长城会见证了中国心血管病事业的发展历程,推动了我国心血管学科高质量发展。长城会名誉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致辞提到,本届长城会也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早日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宏伟目标、促进全人类心血管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28.png

“跨越33个春秋,任风云变幻,不变的是长城会的理想信念和健康情怀。”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陈义汉院士如此评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千帆竞发,百舸争流。长城会同步引进国际心脏病学领域的最新知识和理念、最先进的技术和方法,为我们国家心脏病学事业和中国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希望大会能够对中国原创理论突破和技术发明,给予更多关注和激励!”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31.png

基于现状,立足长远,展望我国心血管健康事业未来挑战,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董尔丹院士在致辞中殷切期望,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基础临床和转化研究的开展,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发病机理的特点,立足国情,探索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中国原创研究新模式,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疾病负担。结合健康中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依托长城会这样的平台,进一步深化基础与临床的结合,将学术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为解决临床问题提供方案。


抚今追昔,共祝未来

回首33年的光荣历程,众多心血管专家共同创造了长城会的璀璨历史,为心血管同道呈现了历届精彩纷呈的高质量学术盛宴。会议中,长城会历任主席深情回顾大会发展过往,寄语未来前景。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35.png

马长生教授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心血管事业和健康事业发展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革”的关键时期,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心血管病事业做得更好,开展更多的基于中国药物和器械、针对中国患者的中国心血管研究。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38.png

张健教授从33年前的专业培训班,发展到今天的国际性心血管病专业大会,长城会承载和见证了我国心血管病事业的点滴成长和巨大进步。未来,长城会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教育,推进开展具有国际水平的临床试验和基础研究,瞄准国际学术发展的先进方向,助力孵化更多从零到一的创新成果。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41.png

丛洪良教授作为中国心血管界的第一大会,长城会秉持着“引进、创新、合作、发展”的宗旨,未来也仍将坚持以学术为基础,以开放为方针,引领我国心血管领域的发展步伐,传播新理念、新技术,服务于全体医护人员及患者。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长城会将会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并深刻影响亚洲乃至全球心血管病学界的学术盛会。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45.png

袁祖贻教授长城会是我国心血管领域开创性的也是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从最早的百人培训会议,到如今数万人参会的国际性盛会,长城会的发展历程令人感慨。本届大会一如既往会给大家呈现极其丰富的学术内容,包括最新学术研究进展分享、指南规范讲解、基层医生培训、手术演示等等,还有与国际学术机构和期刊的联席会议,相信与会学者定能受益匪浅。


回首过往,硕果累累

长城会助力中国心血管健康发展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51.png

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心血管健康事业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一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届长城会大会主席、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回顾了近年长城会在推动中国心血管健康发展方面所做的诸多工作。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48.png

本届大会秘书长、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国家卫健委继续教育和能力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长城会发起创建了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目前为止,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专病中心建设已在全国2500家医院如火如荼开展,累计建设专病中心8150个;创立一周年的心血管创新研究院,旨在传导灵感,驱动创新,扮演着交流平台、研究机构、创新窗口和转化阵地的多重角色,为我国心血管事业的源头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在助力临床研究方面,长城会建立了心血管临床研究联盟,力求为中国心血管临床研究面临的认识不足、经费不足和能力不足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长城会也是助力中国医疗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培训质量和效率,推动临床研究,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开展了多项切实有效的工作;在医疗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沟通国际交流,助力基层培训方面等其他方面,长城会亦有探索与收获;在互联网+的新时代下,长城会还将基于“智慧心脏病管理”理念,推动心血管病互联网诊所在全国的进一步推广开设,开辟专科慢病管理新局面。


立足国内,纵览全球

谱写团结合作新篇章


中外交锋,云端论道

国际大咖亮相会场

秉承“引进、创新、合作、发展”宗旨,本届长城会继续携手国际学会和期刊,为大家带来最新的学科前沿进展。会议隆重邀请美国心脏病学会(ACC)主席Edward Fry教授、美国心脏协会(AHA)主席Michelle Albert教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主席Franz Weidinger教授、世界心脏联盟(WHF)主席Fausto J. Pinto教授、《欧洲心脏病学杂志》(EHJ)主编Filippo Crea教授、《美国心脏病学杂志》(JACC)主编Valentin Fuster教授、《循环》(Circulation)杂志主编 Joseph Hill教授共聚云端,畅谈学术热点。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54.png


专家们表示,心血管疾病领域过去数十年间见证了诸多创新理念和创新进展,在当今全球互联的新时代下,学术交流和合作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希望通过长城会这样的全球性学术大会,以及全球知名学术组织及期刊等平台,进一步推动学术交流,碰撞创新思维。


聚焦全球新机遇,解锁国际新概念。会议现场,陈绍良教授、唐熠达教授与国际友人们针对心血管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展开云端对话。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457.png


对于心血管领域的未来发展重点,专家们认为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一方面要产出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数据,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对于临床研究类型的讨论,专家们指出,学术研究不应当有大、小之分。虽然RCT研究是高证据级别的研究,也最受到各大学术期刊青睐,但其他类型研究也能够体现非凡的创新思考,也具有科学的设计,能够指导临床,启发实践,这样的研究也一定会得到学界的认可,推动心血管临床事业的发展。


立足亚洲,助益全球

亚洲心脏学会成立

长城会的发展乃至整个医学界的进步,离不开国内外专业人士和行业伙伴的交流合作。在“一带一路”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下,本次大会见证了亚洲心脏学会(Asian Heart Society,AHS)的成立。这是长城会积极探索和追求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合作的新形式,兼容并包,合作共赢。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00.png

亚洲心脏学会首任主席、来自印度的Mrinal Kanti Das教授希望,学会的成立能够进一步推动心血管疾病的多级预防和管理,助力临床研究开展和学术成果产出,助力制定针对亚洲人群的个体化诊疗策略,最终使亚洲以及全球心血管病患者受益。


区域互联,中国特色

“CDQI”项目回顾

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项目,以专病诊疗能力评估与提升为抓手,通过应用能力提升工具、开展专项培训等形式,快速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核心诊疗能力和防控水平。项目旨在创立面向全国、信息共享,分级诊疗和区域协同并举的心脏病救治新模式,成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向前的重要驱动力。项目开展以来得到全国各中心及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大力支持,目前稳步推进,前景可期。


借助新技术,打造“新长城”

创新发展迎来新机遇 


进展可喜,仍需努力

中国心血管研究发展现状

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离不开心血管专家的努力,过去一年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是疾病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陈绍良教授列举了多项重磅RCT研究。如王继光教授团队开展的天麻钩藤治疗隐匿性高血压研究,郭豫涛教授团队开展的mAFAⅡ研究,徐波教授团队开展的FAVOR Ⅲ China研究,武阳丰教授团队开展的SSaSS研究,蔡军教授团队开展的STEP研究,王拥军教授团队开展的CHANCE-2研究,孙英贤教授团队开展的CRHCP研究,郑哲教授团队开展的OPTIMAL研究,王建安教授团队开展的FIRST研究,韩雅玲院士团队开展的OPT-PEACE研究,吉训明教授团队开展的BAOCHE研究,王建安教授团队开展的FLAVOUR研究,陈绍良教授团队开展的PANDA-CFDA研究等。


陈绍良教授指出,尽管我国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心血管研究的整体数量和质量与全球最顶尖水平仍存差距,领域内同道仍需携手努力,踔厉奋进,力争取得更大突破。


传承有继,开拓创新

秉承“健康中国,理想健康”理念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08.png

长城会始终坚持“健康理想,理想健康”的永恒主题,高举“公益、预防、规范、创新”的四面旗帜,大力倡导“回归人文、回归临床、回归基本功”。自2008年以来,长城会每年都会评选、表彰在控烟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成功戒烟的心脏科医师,为获奖者颁奖以鼓励号召更多的医护人员参与到控烟和戒烟工作。本届大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邵春丽教授主持本环节。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11.png

胡大一教授作为国内率先将戒烟服务纳入心血管疾病、慢病管理体系的中国心血管领域专家,他预见性地将戒烟服务纳入常规门诊,积极推动中国心脏病专家参与门诊和住院患者的戒烟工作。会议中,胡大一教授公布了本年度获得“长城控烟先锋奖”的个人和集体名单:


个人奖获得者:北京市控烟协会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崔小波教授。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14.png

获奖感言:我们针对因吸烟已经患病住院的人群和尚不需要住院的人群开展了相关研究,对于两类人群都需要及时开展戒烟干预工作。去年我们发起了成立国家戒烟服务体系的倡议书,期待未来能够借此开展更多工作。


集体奖获得团体: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领奖代表: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教授。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18.png

获奖感言: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在控烟烟草控制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下,也开展了很多创新的工作。希望未来与更多同道携手笃行,在劝诫戒烟方面做更多成绩。


重磅研究,中国之声

研究者亲述研究历程

开幕式上,2022年国内五大重磅心脑血管临床研究的研究者们悉数登场,为我们分享学术探索历程,讲述中国研究者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22.png

孙英贤教授团队开展的CRHCP研究,首次证明在我国以村医为主导的多层面干预模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我国农村高血压防治找到了确切的模式及具体可实施的方法与适宜技术。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25.png

徐波教授团队开展的FAVOR Ⅲ China研究,通过科学严谨的试验设计和高水平的质控管理,证明QFR指导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在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前提下给冠心病患者带来切实获益。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29.png

王建安教授团队开展的FLAVOUR研究证实,对于中度冠脉狭窄病变,FFR指导PCI不劣于IVUS。该研究对于只有FFR或IVUS两种设备之一的心内科医生和心导管室,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32.png

郑哲教授团队开展的OPTIMAL研究证实,在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围术期,氨甲环酸高剂量给药方案在有效性方面优于低剂量给药方案,且其安全性不劣于后者。该结果将能够对相关指南产生深远影响,有效规范心血管手术围术期抗纤溶治疗策略,让患者能够在更低的风险下取得更多的获益。


微信图片_20221027092535.png

吉训明教授团队开展的BAOCHE研究显示,对于发病在6-24小时之间的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取栓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从而为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的血管内取栓治疗提供了新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下,在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背景下,在互联网蔚然发展的新机遇下,历经三十三载风雨洗礼的长城会展现出历久弥新之姿,焕发着蓬勃生机!


来源:GWICC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