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病。以成人感染为主,近年来也有儿童感染病例报道。临床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病情危重且迅速发展为重型和危重型(统称为重症),最终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亡。
SFTSV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给人类,与猫和狗等动物密切接触或人与人直接密切接触导致传播也有报告。从2004年到2009年,我国山东、河南和湖北等地陆续报道以发热、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病例。至2010年8月,由中国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从患者血清中分离到病毒,最终确定为SFTSV。原国家卫生部在2010年颁布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方案》,以规范该疾病的诊疗。
近年来,SFTS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1—2021年,全国共报道SFTS确诊病例12953例。虽然国内SFTS病死率从2011年的10.58%降至2021年的5.07%,但重症患者病死率仍较高,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及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SFTS患者病死率高达44.7%。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报道当地SFTS病死率也超过20%。因此,对重症SFTS患者的救治,是SFTS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鉴于重症SFTS病死率高,且存在认知、诊治及防控问题,并缺乏共识指南指导意见,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临床医学、流行病学、病原微生物学、动物医学、生物安全和防护领域专家讨论论证,并咨询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领域专家意见,结合近十余年SFTS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本中心十余年救治诊疗专家经验后形成《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希冀为进一步规范SFTS诊疗,提高重症SFTS的临床救治成功率提供指导性意见。
SFTSV 可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因子风暴、严重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凝血异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患者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尤为重要。
重症SFTS 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有基础疾病及有合并症等,病情进展迅速,预后极差,临床应密切关注重症患者的疾病进展。
重症SFTS 患者可发生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SFTS 相关病毒性心肌炎、SFTS 相关脑炎、侵袭性肺曲霉病(IPA) 等多种并发症致病情加重和复杂化而导致不良预后。
重症患者需密切监测外周血/ 骨髓细胞学、血生化、凝血功能、炎症因子以及血清SFTSV 载量。
通过流行病学史、临床特征及SFTSV 核酸检测可确诊SFTS。需要鉴别具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蜱活动区域,需要鉴别其他蜱媒传染病。
重症SFTS 患者应给予重症监护;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加强营养;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适时使用血液净化治疗。
继发性HLH 可依据HLH 诊断标准,做到早发现和早诊断;可根据HLH-94 方案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手段,密切监测对治疗的反应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重症SFTS 患者可并发不同程度的病毒性心肌炎,可按照病毒性心肌炎常规治疗,应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并给予心肌保护性治疗。
SFTS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者应进行重症监护,尽快给予气道保护和通气支持、管理颅内压升高和纠正电解质失衡。除头部CT 或MRI 平扫之外,不推荐常规行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脑脊液检查。
重症SFTS 患者易并发IPA,并可在无免疫抑制治疗和无广谱抗菌药物应用等高危因素情况下发生,临床需高度警惕。治疗包括静脉及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和呼吸支持。
本文节选自《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诊治专家共识》
点点分享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