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临床名家谈 | 蒋红利教授: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栓诊治的体会

2024-11-13作者:壹声资讯
非原创
专家介绍

图片


蒋红利: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陕西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等)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32141004)

DOI:10.3969/j.issn.1006-298X.2024.03.008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重症肾脏病·血液净化科(西安,710061)



关键词 血液透析导管 血栓 诊治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物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CVC)。由于CVC置管操作相对简单且能即刻使用,在我国多数患者初次透析时使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CC),10%~20%患者以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为长期血管通路。导管相关性血栓(CRT)是CVC最常见的并发症,常导致透析充分性下降甚至血管通路失功,少数患者可出现深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风险。早期识别CRT能够降低血管通路失功率,并减少患者死亡率,但是目前关于CRT的诊治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如CRT如何诊断,如何干预,怎么预防。基于以上问题,结合本中心20余年数万例次CVC置管经验和大家进行讨论和分享。


CRT的分类


根据血栓的位置分类。(1)导管内血栓:导管管腔内形成血栓。(2)导管外周附壁血栓:一般附着在导管周围,通常是偏心性。(3)静脉血栓:多发生在导管周围并阻塞局部静脉血流。(4)导管相关右心房血栓(CRAT):常见于右心房内的导管尖端周围形成血栓。


CRT的诊断


导管内血栓常引起导管抽吸不畅或推注压力过大,多在上机前抽吸或推注生理盐水时发现。导管附壁血栓一般不影响静脉血液回流,患者多无不适症状,导管血流可正常也可减低。静脉血栓则影响静脉血液回流,部分患者可出现患侧肢体静脉回流障碍,尤其是股静脉置管者,表现为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胀,以置管侧为著,严重者有肺栓塞风险。CRAT是一种CVC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通常无症状或仅表现为导管引血不畅,只有出现了肺栓塞、感染及感染性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发现,相关死亡率高达18%~27%,还有一些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时发现CRAT。


除了临床表现,还可通过一些影像学检查协助诊断CRT,如血管超声、超声心动图、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DSA是诊断CRT的金标准,但操作相对复杂且有辐射,对于CRT合并导管功能不良需要更换导管时可选择DSA。B超和彩色多普勒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并且无辐射、可反复操作,可以作为浅表血管如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等CRT筛查和随访的首选。超声心动图能够显影CRAT,但是对超声医师的检查技术要求较高,可作为CRAT的筛查和随访方法。虽然超声检查有上述诸多优势,但是对于中心静脉血栓常无法识别,而CTA可以全程显影中心静脉,并且与DSA的一致性较好、操作简单,故疑似中心静脉血栓或右心房血栓的患者可用CTA进行筛查和随访,其不足之处是价格相对较高并且有辐射。


CRT的治疗


目前关于血液透析CRT的治疗仍未达成共识,但和其他CVC引起的CRT类似,抗凝仍是治疗CRT的首选。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血栓形成方面较肝素更为有效,且出血风险更小,可作为首选。其次,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酯等也可使用,需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调整用药剂量及频次。当TCC是患者唯一可使用的血管通路时,保留导管尤为重要,一旦发生CRT引起导管功能不良,可使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封管;若无效,可使用上述药物经导管持续缓慢滴注6~10 h;效果仍不佳,则可在DSA下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更换导管。


对于无需继续使用的CVC,若发生导管内血栓可直接拔除。但是当CVC发生附壁血栓或静脉血栓时,拔管过程中可能会增加血栓脱落并造成栓塞的风险,尤其是新发血栓或血栓涉及导管尖端或血栓部分漂浮,建议拔管前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3~5 d,拔除导管后继续使用低分子肝素或口服抗凝药物6~12周。一旦发现CRAT,建议启动抗凝治疗,并维持治疗3~6月,期间可通过超声心动图定期复查,当血栓变小肺栓塞风险减小时,则可以拔除导管。

CRT的预防


防止CRT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减少CVC使用,当使用CVC不可避免时则应尽量减少内皮损伤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预防措施包括(1)减少反复置管;(2)超声引导下实时穿刺置管;(3)尽量避免锁骨下静脉留置CVC;(4)血液透析CVC不应用于导管内溶栓以外的其他临床操作,如静脉输液或造影;(5)有复发性CRT病史的患者应评估其高凝状态;(6)建议将NCC导管尖端放置于上腔静脉,以避免放置右心房时,因导管材质硬度引起更多并发症;(7)尽量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


综上所述,CRT是血液透析CVC最常见的并发症,可通过临床表现及超声、CTA、DSA等影像检查协助诊断,抗凝和溶栓是治疗CRT的主要措施,防止CRT的最佳方法是尽可能减少CVC使用,且应尽量减少内皮损伤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引用本文


来源: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订阅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