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没那么简单!特殊类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例分享【附PDF全文下载】

2021-12-14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冠心病原创 心内病例集锦

点击进入→→→

微信图片_20211203104622.jpg


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钟方元 葛恒


案例一


31岁女性,产后1周突发急性胸痛。心电图提示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否认其他慢性疾病。急诊冠脉造影见前降支中远段渐变细并闭塞,余血管光滑(图1),予2.0 mm×20 mm球囊扩张及2.25 mm×30 mm支架置入后恢复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

疑似冠状动脉自发夹层导致心梗

该患者诊断考虑疑似冠状动脉自发夹层导致心肌梗死可能性大,但遗憾的是当时没有留取腔内影像学资料。


冠脉自发夹层是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女性围产期心梗的主要原因,发病机制主要有内膜撕裂学说和滋养层血管破裂学说,确诊依赖腔内影像学检查,根据201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表的专家共识,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冠脉介入或外科搭桥治疗。


2021-11-30_100944.jpg

图1 箭头示前降支中远段逐渐变细并闭塞



案例二


51岁男性,突发胸痛4小时。心电图提示前壁STEMI。患者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并否认其他慢性疾病。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闭塞,余血管光滑(图2)。予2.5 mm×15 mm球囊扩张和3.5 mm×18 mm支架置入后恢复TIMI3级血流。次日超声心动图(心超)发现左房占位,黏液瘤可能(图3)。4周后行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左房黏液瘤。

疑诊左房黏液瘤导致冠脉栓塞

该患者诊断高度怀疑左房黏液瘤导致冠脉栓塞。


左房黏液瘤及其附着血栓理论上均可能导致冠脉栓塞,但临床实践中的病例报道相对较少,此类患者通常无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造影通常无冠脉弥漫病变,而表现为类似血栓病变,血管突然闭塞的形态。确诊依赖于获取冠脉内栓子与外科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对照。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怀疑黏液瘤引起冠脉栓塞,可通过抽吸等手段恢复血流,尽可能不置入支架。


2021-11-30_100959.jpg

图2 箭头示患者前降支突然中断


2021-11-30_101014.jpg

图3 箭头示左房黏液瘤样占位


案例三


53岁女性,急性胸痛入院,心电图提示前壁STEMI。患者发病前与家人发生剧烈争执,无冠心病危险因素。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冠脉各支均通畅。左室造影见收缩期心尖球形改变(图4)。术后心脏磁共振检查示心尖节段前壁活动明显减弱至消失,局部心肌水肿但无明显心肌坏死(图5)。1个月后复查心超和心脏磁共振,心脏活动恢复正常。

考虑诊断Takotsubo综合征

该患者诊断考虑为Takotsubo综合征,又称为心尖球形综合征和心碎综合征。


Takotsubo综合征易发于绝经期女性,患者一般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多由剧烈情绪激动诱发。目前认为该症与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造成的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导致急性心肌顿抑相关。根据《2018Takotsubo综合征国际专家共识》,诊断依赖年龄、性别、情绪诱发、冠脉造影和左室造影结果。同时,心脏磁共振所见室壁活动异常,心肌水肿但缺乏心肌坏死有重要提示价值。该症可能与远期不良事件相关,目前治疗参照心肌梗死神经内分泌拮抗治疗,但尚缺乏系统的循证医学证据。


2021-11-30_101217.jpg

图4 心室造影示心尖呈球形改变


2021-11-30_101228.jpg

图5 心脏磁共振左室短轴位,左图箭头示室间隔心肌水肿,右图钆剂注入后未见明显延迟强化,提示没有明显心肌坏死


案例四


59岁女性,突发持续压榨样胸痛4小时,心电图提示前壁STEMI。患者无冠心病危险因素。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闭塞,余血管光滑;血管内超声(IVUS)见闭塞远、近段管腔结构正常,闭塞段见低信号团块影(图6)。2.5mm×15mm-3.0mm×15mm球囊扩张后置入3.0mm×12mm支架,血流未恢复,IVUS见支架贴壁良好,无夹层。冠脉内予以替罗非班和硝普钠后血流未恢复,遂下台。次日补充病史,患者诉近2个月有反复发热(最高39℃),白细胞升高(最高20.0×109/L),间断使用多种抗菌药治疗,近一周无发热。血沉(ESR)54mm/h,C反应蛋白(CRP)36.03mg/L,球蛋白增高,主动脉瓣区轻微收缩期杂音。心超发现主动脉左冠瓣下一15mm×6mm大小带蒂毛绒状赘生物(图7),随血流在主动脉瓣口摆动,主动脉瓣轻度反流,左室射血分数(LVEF)约35%。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STEMI

因高度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冠脉栓塞,予以大剂量抗菌药抗感染。但患者术后24h又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9℃),白细胞升至19×109/L,并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症状和贫血、肝损伤、肾功能不全。左心室迅速扩大,LVEF进一步降低,患者于2周后死亡。


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STEMI发病较少,机制可为脓肿压迫冠脉开口或赘生物直接栓塞冠脉。已发表病例报道中主动脉赘生物多于二尖瓣,在一组58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研究中发现,ACS发生率为2.9%,其中64%的患者死亡。对于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冠脉栓塞患者,研究显示溶栓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脑出血。PCI术中多见无复流和术后心肌多发脓肿,推测PCI容易导致菌栓碎裂,引起微循环栓塞和感染扩散。在一些案例中血栓抽吸可有效恢复血流,积极的抗菌药物治疗同样非常重要。


2021-11-30_102310.jpg

图6 血管内超声示前降支闭塞段未见明显粥样硬化斑块负荷,但有形态不规则的低密度团块样物质


2021-11-30_102321.jpg

图7 术后心超见主动脉瓣赘生物


案例五


62岁男性,因活动后胸闷1个月,加重2天入院。患者有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史,造影显示前降支次全闭塞,置入3.0×18 mm支架后狭窄消失,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术后第9天,患者晚饭后剧烈胸痛,心电图提示前壁STEMI。急诊造影提示前降支支架近段起闭塞,予以血栓抽吸+球囊扩张后血流恢复。基因检测提示患者肝酶CYP2C19为对氯吡格雷弱代谢型。

氯吡格雷抵抗导致亚急性支架内血栓

该病例疑似氯吡格雷抵抗导致亚急性支架内血栓。


氯吡格雷本身为前体药物,经肝细胞色素P450代谢转化为活性代谢物(硫醇衍生物)后才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其关键酶同工酶CYP2C19存在显著的基因多态性,按其对氯吡格雷的转化效率可分为超强/强代谢基因型、中代谢基因型、弱代谢基因型,弱代谢患者难以将氯吡格雷转化成活性成分发挥抗血小板作用。研究显示氯吡格雷基因型与早期支架内血栓相关。2012年AHA《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指南》推荐可以对ACS患者予以基因CYP2C19检测(Ⅱb,C),并根据不同基因型推荐个体化调整抗血小板方案。临床药物基因组学实施联盟(CPIC)也对基于CYP2C19基因检测的氯吡格雷个体化治疗进行了推荐。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左主干或冠脉近端置入支架或接受复杂PCI手术的患者,可以进行基因检测,以避免由于氯吡格雷代谢异常导致的支架内血栓引发灾难性后果。


案例六


65岁女性,因稳定性心绞痛行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中段严重狭窄(跨第一对角支),置入3.5 mm×30 mm支架。1年后复查支架通畅,无新发斑块。支架置入后13个月患者因“反复胸闷1周”入院,心电图示前壁、高侧壁缺血改变,肌钙蛋白增高,冠脉造影见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60%,第一对角支开口狭窄99%,以3.5 mm×12 mm+2.5 mm×15 mm球囊行对吻扩张,狭窄明显改善。1个月后患者再发ACS,造影见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95%、对角支开口狭窄95%,再次球囊对吻扩张并将氯吡格雷改为替格瑞洛。1个月后患者再发ACS,急诊冠脉造影见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99%、对角支开口闭塞,IVUS见支架内组织增生,但未见支架形态明显改变,球囊对吻扩张后前降支以药物球囊处理。2个月后患者再次ACS,造影提示前降支支架内99%狭窄,对角支闭塞,患者接受外科搭桥手术(图8)。支架内反复再狭窄的常见原因包括血栓形成和支架形态不良(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断裂)。该患者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影像学检查未见支架形态不良。

支架成分过敏导致心梗

本例患者需要考虑支架成分过敏(聚合物过敏、金属过敏)可能。


支架成分过敏以金属成分过敏更多见,尤其是钴和镍,多在药物释放完毕后出现(支架置入后6~9个月),之后短期内反复发生,球囊扩张多无效;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可发现支架内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的明显浸润伴内膜迅速增生。皮肤过敏试验可能提供诊断依据,日本医生曾报道一例54岁女性半年内反复4次支架内狭窄,支架皮肤实验呈阳性,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后15个月无再狭窄发生。


2021-11-30_102515.jpg

图8 患者随后反复发生4次ACS时的造影结果


# 小结


以上病例并没有涵盖特殊类型ACS的全部。临床医生应牢记部分患者的ACS并非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直接引发,完善的冠心病风险评估、病史追溯、冠脉形态观察往往能够起到有效提示作用。同时,术前心超、术中腔内影像和术后心脏磁共振影像等技术都能帮助诊断。由于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各异,对于此类患者更应强调因地制宜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精选30个心内经典病例,由专家解析并点评。12月1日起,每日发布一例,并提供PDF全文下载。反复研读,受益匪浅!稀缺专题,值得收藏!


微信截图_20211123145221.png

心内精品专题

微信截图_20211202101029.png

大咖日日谈”专题

每日解决一个临床问题,快速提升诊疗技能!


微信截图_20211124102750.png

烧脑病例”专题

跟着陈源源教授,抽丝剥茧,发现诊疗问题学习高血压思维与决策

微信截图_20211202102945.png

心衰学堂”专题

黄峻教授主讲,邀请全国数十位心衰领域专家撰稿,实用内容,学术精粹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转载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