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肿瘤患者,易“伤心”!

2022-03-27作者:论坛报林皓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左柳  刘眉君 


肿瘤患者为何容易“伤心”


治疗肿瘤的药物和射线,难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而心肌细胞与身体和其他部位的绝大部分细胞不太一样,心肌细胞是终末分化细胞,基本不具备再生能力。也就是说,人体心脏的细胞基本是恒定的,心机细胞坏死之后只能形成疤痕,而疤痕就丧失了收缩和舒张的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心肌梗死是非常凶险的危急重症,因为没有储备和代偿。


针对恶性肿瘤的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都不可避免会引发心脏毒性。譬如,蒽环类药物可引起急性、慢性和迟发性心脏毒性,造成不可逆的心脏损伤。而放疗会损伤心脏冠脉动脉血管,使得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远远高于正常人群。而这些因为治疗肿瘤而带来的副作用,大部分人、甚至医务工作者也没有充分认识到。


该如何呵护肿瘤患者的心脏

一、注重个体化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肿瘤化疗、放疗等引起的心脏毒性,不同人有不同的反应,差异性很明显。已有心血管病变的人,进行肿瘤防治时,反应也各不相同。同样的化疗药物,有些会损害心血管,需要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在控制肿瘤和减轻心肌毒性之间进行权衡和调整,而有些人则不会出现明显的心血管毒性,完全可以按照既定的肿瘤治疗方案继续进行。


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包括年龄大于65岁或小于18岁、女性、连用紫杉醇或环磷酰胺或曲妥珠单抗、纵隔放疗史、吸烟、合并基础心脏疾病或糖尿病等,我们需要尽早进行预防和干预。


二、全面评估患者心脏情况


对于肿瘤患者,早期识别心血管高危因素是非常重要,在肿瘤治疗前,应当对心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估。


目前对于肿瘤患者的心脏病变,必须综合血液学和影像学等多个参数,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才能给出客观的诊断。全面评估患者目前的心脏情况,能否接受下一步的治疗。尤其是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又新发恶性肿瘤的患者,更加需要我们进行严格的评估。需要临床多个学科密切合作,甚至需要多学科疑难病例讨论才能得出最佳方案。


三、合理掌握药物使用并及时预防


蒽环类药物目前仍是治疗白血病、淋巴瘤以及各类实体肿瘤的基石药物,它对于儿童白血病往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大部分患儿在大剂量使用蒽环类药物会出现肥大性心肌病,他们可能在5年或若干年后死于心衰、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


因此我们需要在临床使用中进行合理的剂量、剂型及疗程等方面的把控,实现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四、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血管和恶性肿瘤具有不少共同的发病因素,比如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抑郁情绪等,我们可以选择一同预防。保持合理的饮食和规律运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但能降低肿瘤发病率,同时也可以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内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