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系列成果:从中国高钾血症治疗模式出发,探讨临床优化管理高钾血症的新策略
①中国使用环硅酸锆钠治疗高钾血症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治疗模式评估:一项真实世界研究方案 《BMJ开放》[ BMJ Open,IF(2023):2.4]
②中国高钾血症患者使用环硅酸锆钠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模式: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Actualize Study)的中期分析 《药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IF(2023):4.4]
③中国高钾血症(HK)患者使用环硅酸锆钠(SZ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模式:Actualize研究的最终结果 2024 ASN Kidney Week 壁报展示
④中国高钾血症(HK)患者使用环硅酸锆钠(SZC)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治疗模式:Actualize研究的最终成果 2024 APCN&KSN大会口头报告
通讯作者:林洪丽
主要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环硅酸锆钠(SZC)作为新型钾离子结合剂,其治疗高钾血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在国际II/III期临床研究中得到证实,但仍缺乏大样本的中国高钾血症的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林洪丽教授团队设计了首个评估SZC在真实世界当中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治疗模式的Actualize研究。
Actualize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观察队列的研究,主要评估了真实世界中新型钾离子结合剂环硅酸锆钠对中国高钾血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治疗以及随访模式。
该研究纳入了来自中国三级甲等医院40个中心的1000多例高钾血症患者。治疗阶段分为急性纠正期(FAS-P1)和维持期(FAS-P2)。研究终点包括患者血清K+(sK+)水平和不良事件(AE)发生率。
FAS-P1和FAS-P2分别纳入了442例和878例患者,结果发现在急性纠正期患者平均日环硅酸锆钠的剂量是9.5g,平均的血钾水平可以从基线的5.8mmol/L,下降到5.0mmol/L。为期3天(±1天)纠正治疗使得51%和80%的患者血钾的水平是在3.5~5.0 mmol/L和3.5~5.5 mmol/L之间,也就是说有八成的患者都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在FAS-P2的维持期治疗当中,患者的平均日剂量只要4.2g,就能使6个月内的平均血钾水平为5.1mmol/L。6个月时,在CKD3-4期、CKD5期以及透析患者当中分别有59%、63%和51%的患者血钾水平稳定在3.5~5.0mmol/L。在安全性方面,FAS-P1和FAS-P2当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9%和0.5%,严重不良事件SAE均为0.2%。患者当中没有因不良事件导致的治疗中断。从Actualize研究中期分析来看,新型钾离子结合剂在治疗高钾血症方面有效且安全。
研究提示,新型钾离子结合剂可被视为中国急性和慢性高钾血症的标准治疗方法。
Actualize研究通过评估环硅酸锆钠在高钾血症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支持,进一步验证了环硅酸锆钠在中国高钾血症大样本患者中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也为此前已发表的Ⅱ/Ⅲ期临床研究提供了有力补充。临床指南明确指出,对于因RAS抑制剂、MRA或SGLT2抑制剂引起的高钾血症,建议通过药物控制钾水平,而不是直接停用这些药物。在纠正诱因的基础上,结合口服钾结合剂的使用,才能有效控制高钾血症。新型的口服降钾离子结合剂有望改变长期以来因药物、饮食等因素导致的高钾血症管理模式。科学、规范地使用药物组合,不仅有助于有效控制高钾血症,还能延缓CKD患者向终末期肾脏病(ESRD)进展的速度,对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6月第22届亚太肾脏病学大会暨第44届韩国肾脏病学年会(APCN & KSN 2024),汇聚了来自亚太地区及全球肾脏病领域4000余名学者探讨领域进展。其中,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洪丽教授团队沈楠教授代表研究小组受邀大会报告了Actualize研究,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广泛关注及讨论。2024年10月美国肾脏病学会肾脏周(ASN Kidney Week)在圣地亚哥拉开帷幕,其中,Actualize研究的最终结果以壁报公布。2024年12月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官网大篇幅报道了Actualize研究上述国际交流报道,浏览量近一万二千人次。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大连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药理学会肾脏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肾病学医师分会会长,辽宁省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医生,中国医师奖,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承担国家卫健委公益性行业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0余项,在KI、Molecular Therapy、Biomaterial等杂志发表 SCI论文120余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国家慢性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青年委员,辽宁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辽宁省医师协会肾病学医师分会委员兼秘书,辽宁省免疫学会肾脏免疫分会常务委员,获辽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美国米尔斯坦亚美转化医学奖。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创立于1978年,建立了大连市最早的肾脏病学科和血液净化中心,通过不断引入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前沿技术,学科不断发展进步,已经成为辽宁省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重要肾脏病中心; 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北京301医院等国内外多家高水平医疗中心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省内60家地市级医院等建立了肾脏疾病网络中心。先后获批肾脏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全国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基地、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辽宁省分中心。学科设立包括免疫性肾脏病、代谢性肾脏病、血管通路与介入肾脏病、急危重症肾脏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西医结合肾病共七大亚专科方向,共开放床位90张,年收治辽南地区及周边省市的肾脏病患者6000余例次。学科设肾小球疾病门诊、糖尿病肾病门诊、狼疮性肾炎门诊、血液透析血管通路门诊、腹膜透析门诊、中西医结合肾脏病门诊等多个专科特色门诊,年门诊量10万人次。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