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老年糖尿病患者记住科学加餐3大法则,避开低血糖危机

2025-05-23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3-1.png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65岁的李阿姨(化名)经常下午四点出现头晕心慌症状,测血糖发现血糖低至3.9 mmol/L以下,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李阿姨有“过午不食”的习惯,认为这样能减轻肠胃负担,却没想到,正是这个看似健康的养生法,让她的身体经历着危险的"血糖过山车"。

人体如同精密的天平,胰岛素与血糖的博弈需要精准调控。当两餐间隔超5小时,仍在工作的胰岛素就可能会引发反应性低血糖。



科学加餐可使血糖波动幅度降低40%,低血糖发生率减少60%,堪称天然的 "血糖稳定器"。


既然科学加餐对血糖稳定如此重要,那究竟该如何科学加餐呢?



image.png


科学加餐的准入标准

要开启科学加餐的计划,首先需要明确加餐的准入标准,只有符合条件,才能在加餐中获益而不影响血糖控制。

1

空腹血糖≤7.0mmol/L;

2

餐后2小时血糖≤10.0mmol/L。

当确认符合加餐标准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启动加餐计划,遵循科学的加餐法则,才能让每一次加餐都成为稳定血糖的助力。





加餐三大黄金法则




01

生物钟法则:把握 3 个关键时段



  • 上午9~10点:防午餐前低血糖

  • 下午3~4点:破 "过午不食" 魔咒

  • 睡前1小时:筑夜间血糖防护墙

🔺注意:每日加餐不超过3次,每次间隔≥2小时

除了把握好加餐时间,加餐的食物选择也大有讲究,合理的营养搭配才能实现血糖的稳定调控。



02

营养方程式:三选一

  • 蛋白质组:水煮蛋/无糖酸奶(掌心大小);

  • 缓释碳水组:全麦面包/燕麦片(半拳体积);

  • 低GI果蔬组:黄瓜/番茄(约1个网球大小)。

🔺注意:确定了食物类型,还需控制好加餐的热量,遵循热量守恒定律,才能在满足身体需求的同时,不影响整体血糖水平。



03

热量守恒定律:总量控制秘诀

加餐热量 = 正餐1/3(约100-150大卡);

采用 "置换法":从正餐扣除相应主食量;

🔺推荐手掌测量法:蛋白质不超掌心,碳水不过半拳。




image.png



这些食品要警惕

虽然掌握了科学加餐的基本方法,但有些食品看似健康,实则暗藏风险,稍不注意就可能影响血糖稳定,成为加餐中的 “隐形刺客”。

1

坚果陷阱:15颗巴旦木=1瓷勺油(建议每日限10颗);

2

甜蜜伪装:半个芒果=3块方糖(每次限100 g低GI水果);

3

无糖骗局:3片苏打饼干=半碗米饭(选择全谷物型)。






特别提醒




  • 随身必备:葡萄糖片(急救用,非日常加餐);

  • 监测要诀:加餐前后测血糖,建立个人"反应档案";

  • 动态调整:每3个月评估加餐方案有效性。




科学加餐不是简单的"吃点东西",而是通过"少食多餐"策略,为血糖波动搭建缓冲带。就像为身体安装智能调节阀,既避免暴饮暴食,又让降糖药发挥精准疗效。掌握这份"血糖管理密码",让每一口食物都成为健康的助力。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  卢芬




 END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通讯员来稿(通讯员  甄晓洲)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