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团队最新临床研究证实,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特异性溶栓剂重组人尿激酶原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安全有效。这项研究成果11月29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 Neurology),这也是该团队继替奈普酶、瑞替普酶之后,又完成一种国产新型溶栓药物的临床评价工作,这就意味着目前可以有4种溶栓药供临床使用。
图:文章
图:评述
重组人尿激酶原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特异性溶栓剂,已被批准用于急性心肌梗死适应证。该药物具有靶向识别闭塞性血栓(导致血压改变和缺氧的血栓)、几乎不对止血性血栓产生作用的特点。
这项名为PROST-2的研究在中国61个研究中心纳入1552例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研究结果显示,重组人尿激酶原与传统溶栓药阿替普酶相比,疗效相当且治疗90天内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更低。这项研究成果支持重组人尿激酶原可以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可选药物应用于临床。
全球溶栓药物短缺及溶栓药物安全性等现实问题,使得临床对多种溶栓药物的需求日益凸显。近年来王拥军教授团队针对国产新型溶栓药物开展临床研究,先后推动价格更低、使用更便捷的替奈普酶、瑞替普酶、重组人尿激酶原等多种国产药物逐步进入临床,缓解溶栓药物短缺的现状,进一步推广再灌注治疗的普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提供更多的救治机会和药物选择,推动“健康中国2030”计划的落实。
图:人群纳排流程图
图:研究结果
来源:北京天坛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