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
点我一键到达清单列表
肺水肿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住院患者中肺水肿的发病率为7.6%,住院病死率为11.9%。约15%的肺水肿患者需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可延长ICU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并与增高的病死率相关。
心源性肺水肿又称静水压性肺水肿,由各种原因(二尖瓣狭窄、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容量超负荷等)引起的肺毛细血管静水压(Pc)增高,致血管内液体外渗产生肺水肿。
正常生理情况下,Pc约为10 mmHg(1 mmHg=0.133 kPa),而组织间隙静水压(PIF)约为-2 mmHg,推动微血管滤过的压力差(Pc-PIF)约为12 mmHg,该值大于лc-лg,使肺毛细血管持续性净滤过。对于体重70 kg的健康人,估计肺毛细血管净滤过量为0.3 ml/min,而肺组织间液的淋巴回流速率约为20 ml/h,使血管外肺水的生成与淋巴回流呈动态平衡。急性左心衰患者的肺Pc短时间内明显升高,导致Pc-PIF显著升高,而лc-лg基本不变,单位时间内肺毛细血管净滤过量增加。当肺毛细血管净滤过量增加时,肺淋巴管会出现代偿性扩张。例如,慢性间质性肺水肿患者的淋巴回流速率可达正常值的5~10倍,但这种代偿性改变更多见于慢性疾病。慢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肺Pc可高达40 mmHg,但仍可能未发生致命性肺水肿;而对于急性左心衰患者,肺Pc>20 mmHg时即可发生明显肺水肿。由于肺间质最多仅能容纳100 ml液体,因此,肺间质水肿进一步加重可使液体通过肺泡上皮细胞间隙进入肺泡,导致肺泡内水肿。
心源性肺水肿产生的关键因素是Pc明显升高,这主要由右心泵血产生的压力所致,右心在肺水肿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严重高血压导致左心后负荷显著增加时,左心输出量明显下降,造成组织低灌注,此时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1)左心收缩力增强,由于左室受损,左心输出量增加的程度非常有限;(2)外周静脉强烈收缩,回心血量迅速增加,使右心输出量明显增加;(3)右心收缩力代偿性增强,导致右心输出量大于左心输出量。两者的不匹配,即左心不足以将右心射出的血完全泵入体循环,继而出现左室充盈压力增高,液体过多地聚集于肺循环,导致Pc增高,肺水肿随之发生。若急性缺血性心肌病同时累及左右心时,左、右心输出量同时下降,肺水肿反而较少发生。因此在心源性肺水肿形成的过程中,右心因素不容忽视。
降低肺Pc是治疗心源性肺水肿的核心,主要措施包括:(1)降低心脏前负荷:应用利尿剂可降低循环容量和心脏前负荷,既可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充盈压和肺Pc,又可降低CVP,有利于淋巴回流,促进肺水肿的清除;(2)增强心肌收缩力:应用强心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可降低左室舒张末期充盈压和肺Pc;(3)降低心脏后负荷:对于合并高血压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应用血管扩张药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心脏射血期主动脉阻抗,改善左心室排血效应,降低左心室充盈压和肺Pc,从而减轻肺水肿。
对于合并低蛋白血症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补充白蛋白可提高胶体渗透压,降低微血管滤过,减轻肺水肿,但要避免容量超负荷。无创正压通气可通过增加肺泡压与肺PIF,降低Pc-PIF和微血管滤过,减轻肺水肿,并实施呼吸支持。无创正压通气是改善心源性肺水肿和纠正低氧血症的一线治疗措施。
来源:ICU空间 作者:韩悦 李文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