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何为肠癌的一线、二线及三线治疗?

2022-01-24作者:论坛报林皓资讯
支持护理和治疗的相关问题非原创

作者: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浩


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在临床上主要是针对进展期肿瘤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而言的,一线指的是首次治疗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二线指的是首次治疗失败,或由于化疗药物的耐药导致治疗无效,考虑的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失败,再接续就是三线治疗。通常情况下,二、三线治疗的效果不如一线治疗。但对于有些患者,如果二线、三线治疗的药物正好和患者非常契合,也有可能取得比前线治疗更好的效果。

近两年,随着靶向及免疫治疗研究与基因分型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效果好、副作用少的药物成为结直肠癌患者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新选择,结直肠癌患者的整体预后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那么,如何给肠癌患者确定用药方案呢?


结直肠癌确诊后,一般建议每位患有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了解患者预后和治疗相关的信息,常见需要进行检测的有:KRAS、NRAS、BRAF、MSI、HER2、NTRK等等。


与基因相关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包括:

RAS(KRAS-/NRAS-)——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

BRAF(+)——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维莫非尼

HER2(+)——曲妥珠单抗等

NTRK(+)——拉罗替尼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包括:

VEGF:贝伐珠单抗、阿柏西普

VEGFR:雷莫芦单抗、瑞戈非尼、呋喹替尼

 

化疗药物包括:

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替吉奥、TAS-102

 

这么多种类的药物,到底该如何选择,如何搭配联合使用效果最好呢?

 

一线治疗

结直肠癌的化疗通常选择多药联合,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组合搭配,一般常用治疗方案的有:


· FOLFIRINOX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

 

在用药前,要看一下基因检测结果。如果基因检测报告显示:没有RAS 或者BRAF基因突变的话,则推荐选用化疗联合抗EGFR靶向药治疗。一般建议抗EGFR靶向药一定要在一线使用,因为后线使用的话,效果会大打折扣!


如果上述治疗方案效果不佳,则调整方案为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常用的是贝伐珠单抗!


若患者不适合用抗EGFR靶向药,那就直接使用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以上方案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则换另一个化疗方案,同时换另一个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二线治疗

在肠癌的二线治疗中,化疗方案选择取决于一线治疗方案,奥沙利铂为基础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互为一、二线,即如果一线治疗为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则二线可选择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反之亦然!当然,也可以在更换化疗方案的同时更换靶向药,如阿柏西普或雷莫芦单抗!


有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在肠癌的跨线治疗中也可使病人生存获益。若一线治疗中使用贝伐珠单抗出现疾病进展,二线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的同时更换化疗方案,病人仍能获益。

 

三线及后线治疗

三线治疗中可选择的药物种类非常有限,多是口服类型的药物,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呋喹替尼、瑞戈非尼、TAS-102。

 

免疫治疗

最新发布的2021版结直肠癌治疗指南更新的一个重点就是将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患者的患者单列出来,并把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作为I级推荐。由于该类人群接受传统化疗+靶向治疗效果欠佳,因此MSI-H/dMMR患者治疗不同于其他患者,可以更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除了单药免疫治疗外,也可以考虑结合不同的免疫疗法,例如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联合,缩小肿瘤的机会是55%。单用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均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微信图片_20220119113212.jpg

身体比较虚弱,无法承担化疗副作用的患者,用药方案该怎么选择?


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可以考虑选择副作用小的化疗药联合靶向治疗,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或者西妥昔单抗)以及口服的化疗药物如卡培他滨等;对于符合免疫治疗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免疫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来源:人知肠情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