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浩
一线治疗和二线治疗,在临床上主要是针对进展期肿瘤患者所采取的治疗方式而言的,一线指的是首次治疗所采取的干预措施,二线指的是首次治疗失败,或由于化疗药物的耐药导致治疗无效,考虑的治疗方案,二线治疗失败,再接续就是三线治疗。通常情况下,二、三线治疗的效果不如一线治疗。但对于有些患者,如果二线、三线治疗的药物正好和患者非常契合,也有可能取得比前线治疗更好的效果。
近两年,随着靶向及免疫治疗研究与基因分型相关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效果好、副作用少的药物成为结直肠癌患者个体化治疗和综合治疗的新选择,结直肠癌患者的整体预后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那么,如何给肠癌患者确定用药方案呢?
结直肠癌确诊后,一般建议每位患有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的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以了解患者预后和治疗相关的信息,常见需要进行检测的有:KRAS、NRAS、BRAF、MSI、HER2、NTRK等等。
与基因相关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包括:
RAS(KRAS-/NRAS-)——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
BRAF(+)——达拉非尼、曲美替尼、维莫非尼
HER2(+)——曲妥珠单抗等
NTRK(+)——拉罗替尼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包括:
VEGF:贝伐珠单抗、阿柏西普
VEGFR:雷莫芦单抗、瑞戈非尼、呋喹替尼
化疗药物包括:
5-氟尿嘧啶、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替吉奥、TAS-102
▼这么多种类的药物,到底该如何选择,如何搭配联合使用效果最好呢?
一线治疗
结直肠癌的化疗通常选择多药联合,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组合搭配,一般常用治疗方案的有:
· FOLFIRINOX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奥沙利铂)
在用药前,要看一下基因检测结果。如果基因检测报告显示:没有RAS 或者BRAF基因突变的话,则推荐选用化疗联合抗EGFR靶向药治疗。一般建议抗EGFR靶向药一定要在一线使用,因为后线使用的话,效果会大打折扣!
如果上述治疗方案效果不佳,则调整方案为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常用的是贝伐珠单抗!
若患者不适合用抗EGFR靶向药,那就直接使用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在以上方案都没有效果的情况下,则换另一个化疗方案,同时换另一个抗血管生成抑制剂!
二线治疗
在肠癌的二线治疗中,化疗方案选择取决于一线治疗方案,奥沙利铂为基础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可互为一、二线,即如果一线治疗为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则二线可选择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反之亦然!当然,也可以在更换化疗方案的同时更换靶向药,如阿柏西普或雷莫芦单抗!
有研究表明,贝伐珠单抗在肠癌的跨线治疗中也可使病人生存获益。若一线治疗中使用贝伐珠单抗出现疾病进展,二线继续使用贝伐珠单抗的同时更换化疗方案,病人仍能获益。
三线及后线治疗
三线治疗中可选择的药物种类非常有限,多是口服类型的药物,目前国内外各大指南推荐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呋喹替尼、瑞戈非尼、TAS-102。
免疫治疗
最新发布的2021版结直肠癌治疗指南更新的一个重点就是将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错配修复缺陷(dMMR)患者的患者单列出来,并把PD-1单抗(帕博利珠单抗)作为I级推荐。由于该类人群接受传统化疗+靶向治疗效果欠佳,因此MSI-H/dMMR患者治疗不同于其他患者,可以更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
除了单药免疫治疗外,也可以考虑结合不同的免疫疗法,例如使用纳武利尤单抗和伊匹木单抗联合,缩小肿瘤的机会是55%。单用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均已经获得FDA批准,用于MSI-H的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
▼身体比较虚弱,无法承担化疗副作用的患者,用药方案该怎么选择?
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可以考虑选择副作用小的化疗药联合靶向治疗,如伊立替康+贝伐单抗(或者西妥昔单抗)以及口服的化疗药物如卡培他滨等;对于符合免疫治疗条件的患者,还可以考虑免疫药物如帕博利珠单抗治疗。
来源:人知肠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