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马上报名
奥司他韦是一种抗病毒新药,其活性代谢产物是强效的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 抑制剂。奥司他韦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流感病毒的传播,目前临床上主要用于流行性感冒的治疗。该药于 1999年 10 月在瑞士首先上市,相继又在加拿大、美国和中国上市。奥司他韦对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效,不易耐药,可口服,患者耐受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神经氨酸酶(NA)和血凝素是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可影响流感病毒的复制和侵袭。流感病毒可通过表面的血凝素识别并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使其病毒包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而进入细胞内。流感病毒 NA能催化裂解血凝素受体末端氨基酸残基神经氨酸与相邻糖基间的α-酮苷键,使病毒得以游离,有利于病毒的运动、扩散和进一步侵袭宿主细胞。
神经氨酸酶(NA)还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黏蛋白神经氨酸残基侵入宿主上皮细胞。流感病毒释放出细胞时,通过 NA降解附于其表面的宿主细胞膜的血凝素受体,使病毒脱离宿主细胞并防止相互聚集。此外,NA通过改变血凝素的糖基而增强病毒的致病力,还可诱导细胞凋亡、刺激炎症因子的产生而加重感染。
该药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能竞争性地与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的作用位点结合,选择性地抑制其活性,病毒颗粒黏附在宿主细胞表面,在已感染的宿主细胞内则可干扰病毒从细胞的释放,两者均可使病毒颗粒在细胞表面聚集成簇而阻止病毒扩散。此外由于 NA的作用位点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患者不易对病毒产生耐药,且选择性高,而对新城疫病毒、副流感病毒、霍乱弧菌和人类肝微粒体的 NA其亲和力极低。
成人(国内用法)
适应证
奥司他韦用于成人和1岁及1岁以上儿童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但是乙型流感的临床应用数据尚不多。患者应在首次出现症状48小时以内使用。
用法用量
在流感症状开始的第一天或第二天(理想状态为36小时内)就应开始治疗。
奥司他韦在成人和13岁以上青少年的推荐口服剂量是每次75mg,每日2次,共5天。
成人(国内用法)
适应证
用于成人和13岁及13岁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预防。
用法用量
奥司他韦用于与流感患者密切接触后的流感预防时,推荐口服剂量为75mg,每日1次,至少10天。同样应在密切接触后2天内开始用药。
奥司他韦用于流感季节时预防流感的推荐剂量为75mg,每日1次。有数据表明连用药物6周安全有效。服药期间一直具有预防作用。
1.可引起失眠、头晕、头痛、眩晕、咽痛、鼻塞、咳嗽、支气管炎、喉部水肿、支气管痉挛、血尿、血管性水肿,有引起肝炎及肝酶升高的个案报道。
2. 可见恶心、呕吐,也可引起腹痛、腹泻,有发生胰腺炎的个案报道。
3. 可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降低。可引起皮疹、皮炎、大疱疹。
4. 奥司他韦最常见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异常行为、妄想、知觉障碍、谵妄或类谵妄,大多数能自动缓解,偶有病例异常导致损伤或伤亡。奥司他韦所致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在青少年人群相对常见,男性发生频率更高,一般发生于出现在服用治疗后的48 h。
由于奥司他韦羧酸及其前药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也不通过细胞色素 P450 酶系代谢,因而很少会发生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已知西咪替丁(细胞色素 P450 酶抑制剂)、对乙酰氨基酚和阿莫西林均与本药没有药物动力学相互作用。只有丙磺舒因与奥司他韦羧酸竞争肾小管的阴离子分泌通道,可减慢后者排泄。曾有报道口服丙磺舒500 mg,bid,使健康志愿者奥司他韦羧酸肾清除率下降约 50 %。但这种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有限,也不需要调整剂量。
(1)食物不影响奥司他韦在体内的吸收,饭前饭后服用都没有问题,但跟食物同服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2)需要提醒的是,足疗程治疗非常重要,即便服药期间情况好很多,也不建议自行停药。
(3)任何时候,漏服了都应该尽快补服,但是如果距离下一次的服药时间短于2小时的话,则应跳过漏服的那次剂量,下一次的剂量正常服用即可,切莫把两次的剂量一起服用。
(4)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上市后,已报告了过敏反应和严重皮肤反应的案例,包括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多形性红斑。如果发生或怀疑过敏样反应,停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并进行适当的治疗。已知对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严重过敏的患者禁用。
(5)果糖可能对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的患者有害。一剂75 mg磷酸奥司他韦口服混悬液可提供2g山梨糖醇(由于山梨醇主要在肝内代谢,是由山梨醇脱氢酶催化转变为果糖,以后的代谢与果糖相同)。这超出了遗传性果糖不耐受患者每天服用山梨糖醇的最大剂量,并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和腹泻。
来源呼吸新前沿 作者刘少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