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专家建议意见 | 指南共识

2021-07-13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维得利珠单抗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医师规范使用生物制剂,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IBD领域相关专家撰写了《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建议意见》,以期指导广大临床医师的临床实践。今天为大家介绍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专家建议意见。


点击回顾→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建议意见 | 指南共识

乌司奴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专家建议意见 | 指南共识

阿达木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专家建议意见 | 指南共识


VDZ

VDZ是重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拮抗α4β7整合素,阻断α4β7整合素与肠道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的结合,从而阻止T淋巴细胞从血管中迁移至肠黏膜,减轻肠道局部炎症反应。2014年美国FDA批准VDZ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的治疗,2020年我国批准VDZ用于UC、CD的治疗。

一、适应证

对传统治疗或TNF-α抑制剂应答不充分、失应答或不耐受的中至重度活动性成人CD和UC患者。

基于国内外临床指南和共识意见,VDZ还可用于以下患者。①美国ACG指南推荐VDZ可用于环孢素诱导缓解的急性重症溃疡性结肠炎(ASUC)患者的维持治疗。② 2021年美国胃肠病学会关于CD使用指南建议VDZ可用于伴活动性肛瘘成人CD患者的诱导和维持治疗。③2020年我国《炎症性肠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推荐严重或慢性顽固性储袋炎(尤其是CD样储袋炎)可使用生物制剂进行治疗。④基于欧美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指南,VDZ可以考虑用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Pi)如PD-1抗体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抗体导致的激素依赖或难治性肠炎。

二、禁忌证

VDZ的禁忌证为:①对VDZ中任何成分过敏;②重度活动性感染(如结核病、败血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李斯特菌感染)和机会性感染(如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

三、用药前筛查


开始VDZ治疗前常规筛查并排除细菌、真菌、病毒感染,以及特殊病原如结核分枝杆菌、寄生虫感染,尤其需要排除肠道艰难梭菌感染。存在重度活动性感染,以及肠道艰难梭菌感染时应先控制感染。

VDZ上市后监测数据显示,既往或合并HBV感染的患者应用VDZ后未发生HBV的激活。目前尚缺少VDZ在潜伏性结核或既往有结核病史的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数据。对HBV携带者或合并潜伏结核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建议视患者具体情况酌情考虑预防用药,以防止结核或HBV再激活。如果患者在接受VDZ治疗过程中确诊为活动性结核或发生乙型肝炎活动,应停止VDZ治疗,启动规范抗结核治疗或抗HBV治疗。

四、使用方法

VDZ的建议剂量为300 mg,静脉输注给药,在第0、2和6周,以及随后每8周给药1次。如果第14周仍未观察到治疗获益,则应停止治疗。

目前尚无充分研究证据显示维持治疗的合理疗程。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反应和药物的可及性,由主诊医师与患者共同决策。

VDZ的免疫原性低,通常无须与免疫抑制剂联用来降低免疫原性。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VDZ与免疫抑制剂联用并未增强临床疗效。 

另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VDZ药物浓度与临床结局之间存在相关性,但对如何合理应用TDM指导临床实践目前还缺乏证据。 

对于难治性CD患者,可考虑予以强化诱导治疗以提高应答。在诱导治疗第10周评估临床应答情况,如果无应答可在第10周增加1次给药以提高疗效。即采用0、2、6、10周的诱导给药方案,14周开始后续以每8周1次给药维持治疗。

CD或UC患者维持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疗效下降,可尝试缩短注射间隔至每4周给药1次以增强疗效。

五、疗效监测

疗效评估指标主要包括临床疾病活动度、内镜下病变及其范围、黏膜愈合情况,以及血清或粪便炎症反应指标。

每次注射前检查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CRP、ESR、粪便钙卫蛋白等指标,评估生命体征和疾病活动度。第14周(判断原发应答)除评估上述指标外,可行内镜和磁共振小肠成像或CT小肠造影评估。疾病缓解后每6~12个月根据情况对临床指标、炎症指标、内镜和影像指标进行全面评估。

六、特殊人群使用

妊娠期使用VDZ安全性风险级别为B级(低风险),VDZ可在妊娠中、晚期通过胎盘,大部分IgG主要在妊娠晚期通过胎盘。建议对VDZ维持治疗的IBD患者,妊娠全程可继续采用相同剂量维持治疗,但最后1次使用VDZ应在预产期前6~10周(如果每4周给药1次,则为预产期前4~5周),并在产后48 h恢复用药。人体乳汁中可检测到VDZ,但量极少,且大部分在胃肠道被破坏,目前未发现对婴儿有不良影响,但仍需要更多研究证据支持。

VDZ在未成年人(<18岁)中用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尚未得到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验证。目前已有一系列单臂和回顾性研究显示VDZ在儿童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老年患者中应用VDZ无须进行剂量调整,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年轻患者相当。

除原发于胃肠道的淋巴瘤需要慎用外,其他起源的淋巴瘤、皮肤恶性肿瘤和实体瘤患者都可以考虑继续使用VDZ。

CD患者术前使用VDZ不增加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术前不必强制停药。尚无相关临床证据指导术后给药的时机。

出生前母体暴露于VDZ的新生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不可接种活疫苗,接种灭活疫苗则不受影响。VDZ因为肠道选择性的特点有可能降低口服灭活疫苗的疗效,但不影响静脉和肌内注射灭活疫苗的疗效。

七、安全性

VDZ在临床注册研究和上市后真实世界应用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常见(发生率≥1/10)的不良反应为鼻咽炎、关节痛和头痛。VDZ的药物输注相关反应发生率约为4%,大多数为轻度或中度,仅<1%需要终止治疗。

VDZ与安慰剂相比未增加严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的风险。大多数感染为轻至中度,接受标准抗感染治疗后好转,无须停用VDZ。如出现严重感染和机会性感染应停用VDZ治疗。有反复严重感染病史患者,应慎重应用VDZ。

VDZ长期使用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与一般IBD患者的发生率相当。VDZ长期安全性随访和上市后安全性数据均显示VDZ不增加IBD患者的肿瘤发生风险。

目前没有使用VDZ后发生进行性脑白质病变的报道。


内容节选自《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建议意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