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学科联合,控感抗疫——第七届IDSC学术大会开幕

2021-10-29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原创 IDSC

IDSC2021

2021年10月28—30日,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 ,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欧洲临床微生物和感染病学会(ESCMID)协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IDSC)第七届学术大会在充满魅力的羊城广州召开。

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中国和世界都笼罩在阴影之下。面对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临床多学科团队精心协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发机构等共同奋斗,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的阶段性胜利。疫情的快速控制,危重型新冠病人抢救成功率的提高,离不开感染病专家、重症医学专家、流行病专家、呼吸病专家等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努力。

为了及时总结感染性疾病诊治和防控领域的经验,交流国内外最新进展,推动感染诊治学科发展及多学科协作,本次大会紧紧围绕“学科联合,感抗”主题,邀请国内感染、重症、呼吸、感控、微生物、临床药理、血液等领域的顶级专家,针对感染相关疾病临床诊疗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探讨,为参会代表们打造了一场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学术盛宴。

10月28日上午8点,大会正式拉开帷幕

 

IDSC名誉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刘又宁教授,IDSC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俞云松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王明贵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义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王睿教授现场出席了开幕式。本届大会执行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管向东教授主持开幕式。


3.png

管向东教授主持开幕式环节

 

大会致辞


4.png

俞云松教授致辞

 

首先,俞云松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本届会议克服了重重困难,能够顺利召开,不但要感谢各位主委、委员以及同道的鼎力支持,也要感谢以管向东教授为代表的中山大学团队的不懈努力,还要感谢近30家企业的大力帮助。本次大会主题是“学科联合,感抗”,我代表专家委员会,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同道表示问候。多年来,协会一直围绕感染主题,联合多学科通力协作,在抗感染规范诊治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相信通过协会和各界同道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早日控制感染,战胜疫情。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5.png

刘又宁教授致辞

 

刘又宁教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流行以来,IDSC的核心成员几乎奔赴了抗疫一线挽救生命,广为人知的“重症八仙”绝大多数都是IDSC的重要成员,他们在与疫情的“战斗”当中做出过了不可磨灭的贡献。7年前,在黄正明会长的远见卓识和鼎力支持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使感染病成为一个专门学科。此前,我国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感染学科,所以IDSC的成立是开创性的、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感染学科的发展需要多学科通力合作,因此聚集了国内众多权威、有影响力的学者。7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俞云松教授接任主委以后,所做的工作更贴近临床,这对IDSC 的发展非常有利。最后,刘教授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并预祝IDSC的发展像IDSA那样欣欣向荣,越来越有影响力。

 

6.png

黄正明会长致辞

 

由于疫情原因,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会长黄正明教授未能莅临现场,他专门通过视频连线表示祝贺,并在线上致辞。黄会长指出,目前感染疾病已成为医学领域的常见、多发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采取“学科联合,感抗”是业界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主题,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期间,动员各方力量,汲取专家智慧,对感染疾病的热点攻坚克难,正是“学科联合,感抗”的体现。IDSC在首届主委刘又宁教授的领导下,联合多学科专家组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专业队伍,精心打造的系列大会,已连续召开6届,成为业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会议,这支专家队伍也成为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骨干力量。俞云松教授是第二届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的领军人物,他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将IDSC学术大会发展到第7届,而且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相信在俞教授的带领下,IDSC会越办越好、越办越大、越办越强。

 

7.png

胡必杰教授致辞

 

第八届IDSC学术大会将于2022年在上海举办。在开幕式最后环节,由下一届大会执行主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胡必杰教授在线上致欢迎辞。胡必杰教授谈到,上海是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这里不仅有黄浦江和东方明珠,更是崇尚科学、务实创新的人才集聚地。目前全市上下积极响应号召,努力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的城市之一。胡教授表示,期望有志于感染病诊治和防控的全国各条战线、各临床科室、各位专家学者预留好时间,于2022年7月8—10日相聚上海,交流感染的前沿知识、最新成果、临床经验、公益诊疗和防控对策,降低感染的危害,造福患者。


会场照片.png会议现场

 

(《中国医学论坛报》为IDSC官方合作媒体,转载需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