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呼吸内镜与介入呼吸病学中心 王发平 刘丹 罗凤鸣
5月17-22日,2019年美国胸科学会年会(ATS 2019)在美国达拉斯如期举行。会议中介入呼吸病学内容丰富,包括年度进展回顾、大会报告、壁报交流等,在此我们选取部分内容介绍。
▲罗凤鸣教授在会场
年度进展回顾
在5月19日的年度进展报告中,来自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的马克·鲍林(Mark R. Bowling)教授介绍了2018年最具影响力的5篇介入呼吸病学文献。
ENB-CBCT-AF引导肺结节活检安全且诊断率高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检查(ENB)是一种微创的引导内镜到达肺部病变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周围性肺结节活检,但因其受限于无实时活检装置而不能进行实时定位。而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成像可用于评估活检装置的定位。
为了明确在ENB引导下的肺外周结节活检过程中,用CBCT数据图像结合实时透视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有学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者连续收集了75例行ENB活检患者的数据。所有患者在暂时停止机械通气时接受CBCT成像检查,获取CBCT数据,使用市售软件OncoSuite进行三维分割。在ENB活检同时,实时透视将各个肺段病变进行投射和融合,从而实现三维实时引导活检。
研究结果显示,在75例患者中,共获取93个病变结节图像,结节大小中位数为16.0 mm。总体的病变诊断率为83.7% [95%可信区间(CI)为74.8%-89.9%]。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变部位、标准透视镜下病变可见度、支气管征象与诊断率之间无相关性。有3例患者(4%)出现了气胸。
该研究提示,气管CBCT成像技术与增强透视(AF)应用于ENB引导的活检是可行且有效的,具有高诊断率。该研究是目前评估ENB联合CBCT-AF用于周围性肺结节诊断的样本量最大的研究,且ENB-CBCT-AF引导的周围性肺结节诊断率高于标准ENB的文献报告诊断率,但是低于CT引导的经胸壁针吸活检(TTNA)诊断率的平均水平。ENB-CBCT-AF的并发症与标准ENB文献报告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是明显低于CT引导的TTNA并发症发生率。
总体而言,该研究表明,ENB-CBCT-AF引导周围性肺结节活检安全且诊断率高。
导航支气管镜检查辅助诊断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NAVIGATE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队列研究,评估ENB用于肺外周病变管理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在这个1年的期中分析中,从2015年4月到2016年8月,在美国29家学术机构和社区点连续纳入1215例患者,其中,1157例接受ENB活检。病变大小中位数为20.0 mm。91%的病例应用透视,57%应用径向探头支气管内超声。在接受ENB活检的患者中,94%(1092/1157)完成了磁导航并获得了组织。随访12个月的诊断率为73%。ENB辅助组织样本病理结果显示,44%为恶性肿瘤(484/1092)。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9%、100%、100%和56%。ENB相关2级或以上的气胸和支气管肺出血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9%和1.5%,4级或以上的呼吸衰竭发生率为0.7%(不良事件分级,1级为最严重,4级最轻)。
支气管镜联合或不联合超细支气管镜及R-EBUS对肺部病变诊断率均较低
为比较超细支气管镜和径向探头支气管内超声(R-EBUS)与标准X线透视支气管镜检查(SB-F)对肺部病变活检的诊断率,有学者进行了此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
将在5个中心内接受诊断性支气管镜评估的患者随机分为SB-F或R-EBUS联合超细支气管镜(TB-EBUS)检查组。若SB-F无法诊断,则允许交叉至TB-EBUS组。最终纳入197例患者进行分析,平均病变大小为31.2 mm(标准差10.8 mm)。87例(44%)患者为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尽管TB-EBUS组诊断率高于SB-F组(49%比37%),但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11)。SB-F组内非诊断性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患者中,有87%(n=46)交叉至TB-EBUS组,其中额外有7例(占46例的15%)患者获得诊断。支气管镜联合或不联合超细支气管镜及R-EBUS检查对肺部病变的诊断率均不理想。未来的工作应侧重于改进技术,以获得更高的诊断率。
对于无侧支通气的肺气肿患者,EBV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Zephyr支气管内瓣膜治疗(EBV)在肺气肿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最近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评估了在几乎无侧支通气的异质性肺气肿患者中应用Zephyr EB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研究共纳入24个中心190例受试者,按照2:1比例随机分为EBV组(n=128)或标准治疗组(SoC,n=62)。
12个月时,47.7%的EBV组和16.8%的SoC组患者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改变≥15%(P<0.001)。
12个月时,EBV组与SoC组各变量差值(ΔEBV–SoC)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各变量差值结果如下:FEV1为0.106 L(P=0.001),6分钟步行距离(6MWT)为+39.61米(P=0.002),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为-7.05分(P=0.004)。此外,ΔEBV–SoC在肺过度通气[残气量(RV)-522 ml,P=0.001]、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改良版呼吸困难量表(-0.8分,P=0.001)、BODE指数(体质指数、气流阻塞、呼吸困难和运动能力,-1.2分)等方面亦观察到统计学显著性。
气胸为治疗期间最常见的严重不良事件,在治疗前45天内,EBV组患者中有26.6%的患者(34/128)发生气胸,其中4例致死。而在更长随访时间(治疗的第46天至12个月)期间,EBV组和SoC组各有1例气胸死亡。
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几乎无侧支通气的肺气肿患者,Zephyr EBV治疗能有效改善至少12个月的肺功能、运动耐力、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尚可。对于不适于肺减容手术或肺移植的重度肺气肿患者,EBV是一种安全且有实际治疗意义的选择。当然,肺功能筛选是EBV入组最重要的条件。
该研究结果与NETT试验结果相反,低活动耐量并不影响EBV置入的结局。在长期获益方面,有气胸患者与无气胸患者相同。
该研究中3例患者死亡是由于治疗最严重的肺叶,这提示我们,病侧肺气肿越严重,则患者对侧肺容量减少越明显,则治疗单侧肺通气损伤后发生气胸风险更高。
晚期异质性肺气肿患者EBV治疗可能出现COPD加重、肺炎和咯血
另一项纳入321例患者的研究,随机分配220例患者接受EBV,101例接受SoC。
6个月时,EBV组FEV1增加4.3%(FEV1%预计值增加1.0%),对照组FEV1减少2.5%( FEV1%预计值减少0.9%),两组的组间差异为6.8%(P=0.005)。在6MWT方面观察到类似的组间差异。
在12个月时,EBV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而对照组为4.6%(P = 0.17)。
在90天时,与对照组相比,EBV组需要住院治疗的慢阻肺(COPD)加重(7.9%对1.1%,P = 0.03)和咯血(6.1%对0%,P = 0.01)患者比例更高。12个月时,EBV组在目标肺叶出现肺炎的比例为4.2%。晚期异质性肺气肿患者支气管内瓣膜置入治疗可轻度改善肺功能、运动耐量和症状,但却会出现更频繁的COPD加重、肺炎和咯血。
EBV最佳适应证是同侧相邻的肺叶无侧支通气,整个肺叶塌陷,叶间裂完整。EBV也可应用于持续性漏气的气胸患者。研究者通过研究美国近4年的治疗病例发现,EBV并不能降低这些患者全因死亡率;同时指出,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EBV用于术后持续性漏气的气胸患者,但目前临床上也仅用于自发性气胸患者。
大会报告
在大会报告环节,肺气肿的生物力学和减容治疗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塞利(Celli)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肺气肿患者存在过度充气,这是COPD的一个重要表型,其呼吸力学的改变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同时也损害了心脏功能和氧气的转运。这些患者可能从肺减容治疗中获益。
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的沃尔特·艾德(Walter Eder)教授报告了外科肺减容的疗效和安全性。在NETT研究中,FEV1<20%及均质性肺气肿患者,或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20%的患者,外科肺减容后死亡风险较高。随访显示,肺减容组患者远期死亡的比例低于保守治疗组,但90天内死亡率则相反;同时,研究还显示,减容治疗可增加严重肺气肿患者呼吸肌的强度。艾德教授指出,患者筛选需要考虑多学科参与,重视肺功能和(或)过度充气、肺气肿形态以及心脏功能等风险,还要考虑麻醉问题,术后管理也非常重要。
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赫斯(Herth)教授在报告中建议应用定量CT(QCT)分析肺气肿患者,如果叶间裂完整性>95%,可选择活瓣治疗;如果在80%-95%之间,建议行Chartisc测压;如果<80%,建议行外科肺减容或其他减容治疗(弹簧圈或热蒸汽)。适合EBV活瓣治疗的患者治疗后90天FEV1、RV、肺动脉压(PAP)及SGRQ都明显改善,甚至在FEV1和DLCO<20%患者中,肺功能及6 MWT均明显改善。既往认为,α1糜蛋白酶缺乏、均质性肺气肿、痰液较多或支气管扩张、严重肺动脉高压、本身疾病或共病不稳定、未戒烟的患者均不适合行EBV治疗,但赫斯教授团队的研究显示,除痰液较多或支气管扩张、疾病状态不稳定和未戒烟的患者,其他患者都可能从EBV活瓣肺减容中获益。
壁报交流
EBUS-TBNA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19G经支气管超声引导针吸活检(EBUS-TBNA)基础上,利用小活检钳进行经支气管钳夹活检,可增加疑诊结节病或淋巴瘤患者的诊断阳性率,但研究的43例患者中有1例发生小的活检钳断裂,提示应用该技术应注意安全性。
EBUS-TBNA常在针吸时施加负压吸引以增加诊断效能,但其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在一项随机对照非劣效性研究中发现,0 ml(无负压吸引)、10 ml负压吸引并不比20 ml负压吸引的诊断效能差。
冷冻肺活检
冷冻肺活检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免疫缺陷伴有肺部弥漫性病变的患者中,比较冷冻肺活检和常规经支气管肺活检(各3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冷冻肺活检组60%的患者根据检查结果调整了治疗方案,而常规经纤支镜肺活检组这一比例为30%(包括停用抗菌药物、调整其他治疗等),提示冷冻肺活检在免疫抑制伴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中具有优势,但尚需前瞻性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另一方面,冷冻肺活检导致的大咯血值得关注,R-EBUS可探测血管,用R-EBUS确定活检部位以避开大的血管可能减少大出血风险,但有研究显示,尽管R-EBUS在控制出血时间、处理严重出血病例时优于非R-EBU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来需要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R-EBUS在预防冷冻肺活检大出血中的作用。
会议展览
值得注意的是,机器人呼吸内镜检查设备在会议展览中吸引了大量医师驻足观看。机器人呼吸内镜检查利用HRCT作为导航地图,利用电磁导航或光纤信息收集等技术实时定位,由术者控制机器人进行呼吸内镜检查、活检或灌洗。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这种技术会越来越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