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细胞壁成分
隐球菌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2~20 μm,HE染色阳性,细胞壁外常有3~5 μm 的荚膜,该荚膜是隐球菌致病性的标志之一,菌体外无荚膜的隐球菌一般不引起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荚膜主要成分为多糖,其中最重要的是葡萄糖醛酸木糖甘露聚糖( GXM)。
研究表明,GXM是隐球菌荚膜多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约占荚膜多糖总质量的90%。
(1,3)-β-D葡聚糖(1,3-B-D-glucan,BDG)广泛分布于多种真菌细胞壁中,为真菌(除隐球酵母和接合菌属外)细胞壁特有的细胞成分,占真菌壁成分的50%以上。
G试验很少用于隐球菌感染的诊断
当真菌进入人体血液或深部组织,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1,3)-β-D葡聚糖从细胞壁中持续释出,使血液及体液中含量增高,其测定结果对真菌感染有一定意义。
而浅表真菌感染或真菌定植时BDG极少释放入血。
目前用于循环中BDG检测的方法主要是G试验,即利用凝血酶原G因子检测体液中BDG的存在,其参考范围为>20 pg/mL。而隐球菌感染患者血中BDG抗原浓度通常低于16.5 pg/ml,故对于隐球菌感染患者,G试验意义不大。
由于隐球菌具有较厚的荚膜,不利于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及细胞壁抗原的释放,在隐球菌感染患者中的G阳性率仅为25%,因此很少用于隐球菌感染的诊断,而脑脊液中G试验结果对隐球菌的治疗和预后有较大影响。
隐球菌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荚膜抗原检测是隐球菌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 。
用于隐球菌检测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主要针对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胞浆抗原及抗荚膜多糖抗体等。
常用于隐球菌荚膜抗原的检测方法有:
乳胶凝集试验(latexagglutinationtest,LA)
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 immunoassay,EIA)
侧流免疫层析法(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LFA)
其中LA及LFA方法简单、快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
乳胶凝集试验:
以人工合成的聚苯乙烯乳胶颗粒作为载体直接吸附抗体(或抗原)形成致敏乳胶颗粒,可与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即为乳胶凝集反应。
美国IMMY公司进口原装真菌检测系统,可对隐球菌的荚膜多糖抗原进行定量或半定量检测,此法可检测血清、脑脊液及其他体液标本中新生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可用于快速诊断 。
在隐球菌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中,乳胶凝集法明显优于墨汁染色和标本真菌培养,且阳性率高,有利于早期发现感染者,防止漏诊。
首发于离床医学公众号
作者: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 黄江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