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十年来,肿瘤治疗领域飞速发展,但是骨转移仍是肿瘤患者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约有70%的晚期乳腺癌、70%的晚期前列腺癌和40%的晚期肺癌患者会发生肿瘤骨转移[1]。骨转移可导致骨相关事件 (SRE)的发生,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终点指南》定义SRE包括病理性骨折、骨放疗、骨手术和脊髓压迫[2]。研究表明,60%~70%的转移性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会经历至少一次 SRE,其中有20%~40%的患者会因SRE或骨痛住院[3],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预期寿命降低。因此,需要提高对肿瘤骨转移的重视,预防SRE发生,减轻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长的影响,减轻医疗系统负担。
魏强 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会长及
医用机器人医师分会常委
CUDA尿路修复学组组长及肾上腺性高血压外科协作组组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MJ)、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编委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骨靶向药物(Bone-targeting agents,BTA)已被证实可延缓并减少SRE的发生,常见的BTA包括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类药物和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抑制剂。BTA为肿瘤骨转移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往研究显示,没有接受过骨靶向药物治疗的肿瘤骨转移患者,首次SRE发生的中位时间<1年[4-6](图1)。
图1 SRE发生中位时间
肿瘤骨转移患者接受BTA治疗两年:有效延缓SRE发生时间,安全性可控
一项关于乳腺癌、前列腺骨转移患者的研究[7-9]显示,患者使用BTA2年左右,不仅可有效延缓首次SRE发生时间,还可降低SRE发生频率(图2);遵循说明书用药时,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与安慰剂相当,多为1~2级轻度不良反应[7]。以上研究数据充分说明应用BTA治疗2年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图2 前列腺癌与其他实体瘤患者使用BTA后SRE发生比例降低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ASCO上发表一篇针对1414例实体瘤骨转移患者使用地舒单抗的回顾性研究指出,相比用药时间较长(19个月)的患者,使用地舒单抗治疗时间较短(<10个月)SRE发生风险增高[10]。
综合以上研究数据,肿瘤骨转移患者接受2年BTA治疗,不仅可有效预防SRE发生,临床安全性也有保障。
BTA使用超过两年:
或可持续预防SRE,安全性可控
BTA应用2年后是否还需继续用药?由于缺乏更高级别证据,该问题目前尚无权威结论。因肿瘤骨转移患者生存期较短,以往围绕BTA开展的临床研究中鲜有用药超过2年的数据,故而长期用药安全性数据缺乏。但随着抗肿瘤治疗手段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应用,特别是在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治疗领域,患者的预期寿命均显著延长。因此,近两年针对BTA治疗超过2年的患者是否需要继续接受 BTA治疗这一问题,开展了多项回顾性研究,现汇总如表1:
表1 肿瘤骨转移患者BTA治疗时长相关研究
以上研究数据显示,长期应用(>2年)BTA治疗的肿瘤骨转移患者较治疗仅2年的患者相比,首次及再次发生SRE的时间更晚。在安全性方面,下颌骨坏死(ONJ)的发生率整体较低。同时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的肿瘤骨健康指南推荐,骨转移患者在确诊后应立即开始BTA药物治疗,且应持续使用,直至患者无法耐受[13]。
OLE研究:
探究地舒单抗长期用药安全性
地舒单抗注射液作为新一代骨靶向药物,也进行了长期用药安全性研究的探索。
2016年发布了一项关于长期使用地舒单抗安全性的开放标签扩展研究(简称OLE研究)[14],该研究纳入的病例为前期参与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分别经过地舒单抗与唑来膦酸治疗的晚期乳腺癌骨转移(N=2046,Study 136) [15]及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N=1906,Study 103)[16]患者,随机双盲阶段结束后,患者自愿选择是否加入OLE研究继续或换用地舒单抗治疗,延长治疗阶段最长为2年。
在OLE阶段拒绝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或未完成前期随机双盲研究阶段的患者,均继续随访,以探究其生存时间,随访方式为每12周随访一次,最长随访时间为两年,研究设计如下图所示:
随机对照研究(Study 136/103)结束后,约90%符合条件的患者选择继续或换用地舒单抗治疗(其中乳腺癌患者652例,前列腺癌患者265例),患者人群特征与所有参与研究的人群数据相似。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包括随机对照研究阶段和OLE阶段)乳腺癌患者使用地舒单抗中位时间为19.1个月(IQR 9.2,32.2),其中有216例患者治疗时间≥3年,76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4年,最长使用时间为5年;前列腺癌患者持续使用地舒单抗中位时间为12.0个月(IQR 5.6,21.3),其中79例患者治疗时间≥3年,26例患者接受了≥4年的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最长使用时间为5.6年,具体如表2A、2B所示:
随机双盲研究(Study 136/103)结束后,约90%符合条件的患者选择继续或换用地舒单抗治疗(其中乳腺癌患者652例,前列腺癌患者265例),患者人群特征与所有参与研究的人群数据相似。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包括随机对照研究阶段和OLE阶段)乳腺癌患者使用地舒单抗中位时间为19.1个月 (IQR 9.2,32.2),其中有216例患者治疗时间≥3年,76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4年,最长使用时间为5年;前列腺癌患者持续使用地舒单抗中位时间为12.0个月(IQR 5.6,21.3),其中79例患者治疗时间≥3年,26例患者接受了≥4年的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最长使用时间为5.6年,具体如下表2A、B所示:
表2A 地舒单抗用药时长探索
(双盲研究+OLE研究)
表2B 地舒单抗使用>2年患者分布数据
OLE研究显示,长期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乳腺癌或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并没有发生新的不良事件,且不良事件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双盲研究阶段(136研究和103研究)相似。随机双盲研究阶段,地舒单抗治疗组患者-年校正后的ONJ发生率分别为1.7%和2.1%;随机双盲阶段和OLE研究阶段均接受地舒单抗治疗的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患者,患者-年校正后ONJ发生率则分别为2.5% 和2.8%。
通过OLE研究数据可知,对于晚期乳腺癌骨转移及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来说,长期应用地舒单抗注射液治疗无新不良事件发生,整体安全性较为理想。
目前临床常用的BTA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和地舒单抗注射液,肿瘤骨转移患者可延缓SRE发生,且不良反应安全可控。
从疗效来说,相较使用不足两年的患者,BTA治疗超过两年可进一步降低SRE的发生率,且首次及再次出现SRE的时间也更晚。在安全性方面,ONJ整体的发生率仍然较低,但是需要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关注口腔卫生管理。使用时可根据患者骨转移的状况调整给药策略进行个体化治疗,如对于多发骨转移、局部伴有严重的骨折或压迫风险,SRE发生风险高的患者,仍可维持原BTA给药方案。
地舒单抗作为新一代骨靶向药物,较传统BTA具有明显的优势,能有效延缓骨转移患者首次SRE发生时间,同时降低SRE的发生风险[15-17] ,长期使用地舒单抗的患者ONJ发生率与传统BTA相似,且不增加低钙血症发生率。另外,由于地舒单抗不经肾脏代谢,能减少传统BTA长期使用导致肾毒性的缺点。
参考文献(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1. Coleman RE.Clin Cancer Res. 2006;12(20 Pt 2):6243s-6249s.
3. Kuchuk I,et al.J Bone Oncol.2013;2(4):137-144.
4. Lipton A et al. Cancer.2000;88:1082-1090
5. Rosen LS,et al. Cancer. 2004;100:2613-2621.
6. Saad F,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2002;94(19):1458-1468.
7. Saad F.et al. Future Oncol.2005;1(2):149-159
8. Theriault, R L et al. J Clin Oncol.1999;17(3):846-854.
9.Rosen LS.et al. Cancer.2004;100(1):36-43.
10. Alison T S.et al. ASCO Virtual Meeting;2021 4-8(6)
11.Mjelstad A. et al.Support Care Cancer.2019;27(10):3859-3867.
12.Wang Q, et al. J Oncol.2020; 5670601
13.Coleman R, et al. Ann Oncol.2020.Bone health in cancer: ESM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14.Stopeck AT, et al.Support Care Cancer.2016;24(1):457-458.
15.Fizazi, et al.Lancet,2011,377(9768):813-22
16.Stopeck AT et al.J Clin Oncol.2010 Dec 10;28(35):5132-9.
17.Henry Dh et al.J Clin Oncol.2011 Mar 20;29(9):1125-32.
牛晓辉教授:精准骨靶向药物——RANKL抑制剂地舒单抗的研发历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