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湖南省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 祝丽萍 周銮
患者男性,17岁,反复左侧吸气性胸痛,伴头晕,乏力5年,再发1月。
5年前患者无诱因左侧吸气性胸痛,呈阵发性隐痛,伴头晕,心悸,乏力,偶有黑矇,无晕厥,持续数分钟,经休息可缓解。
无既往史及遗传病史,喜熬夜打游戏。T:36.0℃、P:98 bpm、R:24 次/min、BP 110/75 mmHg,身高161 cm、体重38 kg。
营养不良,体型瘦弱,皮肤苍白,表情淡漠,心尖搏动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2 cm处,HR:98 bpm,律不齐,三尖瓣区可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Ⅱ级),双下肢无水肿。
常规心电图:(图1)窦性P波,PR间期固定,PP间期不规则,PP间差134 ms;QRS波群室上形态,电轴+95°,Ⅰ、aVL导联呈rS型,Ⅰ导联R+S=0.6 mV,Ⅱ、Ⅲ、aVF导联呈qR型,qⅢ=0.4 mV,R>2.5 mV;V1呈RS型,R/S电压均>0.5 mV,RV2+SV2=5.15 mV,RV5=2.7 mV;STⅢ段水平型下移0.1~0.15 mV,TⅡ、Ⅲ、aVF相对低平。
ECG诊断:窦性心律不齐,电轴轻度右偏,QRS 波高电压,轻度ST-T改变(下壁)。
胸部X-ray正/ 侧位片(CR):(图2)两肺野清晰,心影狭长呈水滴状,心胸比率R=(T1+T2)/T=(33.60+60.08)/253.88=0.37,肋膈角锐利。
CR膈角锐利。CR诊断:小心脏。
超声心动图示(Color DopplerEchocardiography,CDE):(图3)LA:21 mm (正常值:19~35 cm),LV:31 mm(35~50 cm),RA:20 mm(33~41 cm),RV:22 mm(7~23 cm),TR:收缩期细短速反流,面积:1 cm2;EF值:55%(50%~70%),FS:28%;各瓣膜回声纤细,开闭正常;室间隔、左室后壁、右室前壁厚度正常,室壁运动协调。
CDE诊断:左/右心房、左心室缩小,三尖瓣轻度反流,左心功能测值正常。
患者青少年,身高161 cm、体重38 kg,体质指数BMI=38÷1.61^2=14.65 kg/m2,标准体重(161-100)×0.9=54.9 kg,较标准体重轻16.9 kg,提示体型瘦小。
1926年Laennec发现小心脏综合征(Small HeartSyndrome,SHS)是儿童因发育不良造成的心脏体积偏小,心脏图3超声心动图舒张期/收缩期终末容积减小,导致心排出量相对不足引起全身组织器官出现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依据:站立位时由于下肢静脉回流减少,心搏出量降低,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患者有头晕、头痛、黑矇或晕厥、耳鸣、心悸、胸闷、胸骨后心前区隐痛、气短、体能较差、易疲劳等,休息或平卧位缓解或无症状,卧位与站立位时,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心率频率改变>20 bpm,站立时心率增加。偶有失眠、易激动。体型多瘦小,皮肤苍白状,表情较淡漠。结合本例患者体型瘦小,体质指数降低。
ECG表现为窦性心律不齐,QRS波电轴轻度右偏,Ⅰ导联QRS波电压相对较低,Ⅱ、Ⅲ、aVF、V2、V5导联电压增高,ST段缩短,呈上斜形下移(轻度),与T波前肢融合,TⅡ、Ⅲ、aVF电压偏低(相对QRS电压)。
CR正/侧位片示心脏缩小,狭长呈水滴状,心影前/后间隙增大,以心影后间隙明显,心脏横径93.68 mm(正常值12~14 cm),心胸比率0.37(正常值<0.40)。
CDE证实心房和心室腔缩小,右房缩小而右室大小正常时,三尖瓣轻度反流。
CDE测得心房/心室腔缩小,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诊断为小心脏综合征。目前尚无特效治疗。
本例患者有左侧吸气性胸痛5年,伴头晕,心悸等症状,应给自主神经功能药物消除顾虑(如安定等镇静剂),适当运动逐渐提高心肌的泵血功能,预防小心脏综合征猝死的发生。
来源:朱晓晓心电资讯
心衰“新四联”全解⑲丨ACEI和ARB在HFmEF和HFpEF中的临床应用
我国近四分之一主动脉夹层,可归因于低温!柳叶刀子刊超4万患者分析
建议将LDL-C≥3.4 mmol/L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欧洲专家声明建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