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2024年欧洲呼吸学会肺泡蛋白沉积症诊断和管理指南——治疗和评估|指南解读

2025-03-19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原创
点击图片查看呼吸及遗传罕见病系列专题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张黎莎 白久武 徐金富


摘要



2024年欧洲呼吸学会发布了国际首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诊断和管理指南。该指南针对PAP定义、临床诊断流程、治疗方案、疗效评估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各个方面进行阐述,给出了较为明确的推荐意见,本文将从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和未来研究方向方面介绍该指南的要点。





一、PAP治疗方案选择



PAP治疗主要针对病情活动或恶化患者。首先需对肺功能损伤程度、CT影像学改变、血氧饱和度以及生存质量等综合评估以明确治疗必要性(图3)。


对于未出现呼吸衰竭或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并且生存质量尚可的患者,指南推荐以临床随访为主,暂不予治疗。


对于存在治疗指征的患者,优先考虑WLL及GM-CSF吸入治疗。WLL治疗的适应证在各诊疗中心并无统一标准,指南参考各中心标准后提出,当出现:① 不明原因的肺功能下降;② 静息状态下氧分压下降;③ 基于连续胸部影像学对比显示严重程度增加;④ DLCO下降;⑤ FVC下降;⑥ 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呼吸系统症状加重等指标时,可考虑行WLL治疗。同样,GM-CSF吸入治疗的纳入标准也不相同。PAGE试验中,患者如在正常大气环境仰卧位静息5分钟后测PaO2< 70 mmHg或PaO2< 75 mmHg并出现至少一种症状(咳嗽、咳痰或用力呼吸困难)时,可行GM-CSF吸入治疗。IMPALA试验中,纳入标准为在入组前至少2个月内保持稳定或进展的aPAP患者,静息PaO2< 75mmHg或6分钟步行试验中饱和度下降超过4%,并且AaDO2⩾ 25mmHg。


总的来说,目前的PAP治疗标准仍缺少统一的国际共识,需在这一领域进行更多研究。按照现有研究结果,指南推荐,若判定患者存在治疗指征,WLL以及GM-CSF吸入治疗可作为一线疗法(强烈推荐)。若治疗无效,或出现危及生命的呼吸衰竭,则可考虑利妥昔单抗或血浆置换治疗(有条件推荐)。而对于难治性病例,可考虑进行肺移植(有条件推荐)。

图3 PAP的治疗流程
注:病情活动或恶化的PAP患者适用本流程。治疗合理性应结合肺功能受损程度、影像学改变、血氧饱和度和症状等共同评估。本流程在专家小组成员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制定。



二、PAP疗效评估



PAP疗效评估目前并无统一的评判标准,一般认为,治疗目标是实现病情改善或保持长期稳定,从而减少对WLL的治疗需求。已报道的与WLL相关的研究中提出,血气参数和影像学的改善是评估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而在GM-CSF相关的RCT研究中,室内条件下的AaDO2是主要的结局指标,DLCO和HRCT浸润改善则被认为是次要结局指标。此外,在其他研究中,患者生活质量以及症状的改善也被用于评价疗效。部分生物学标志物,如KL-6、SP-D、乳酸脱氢酶、YKL-40和肿瘤组织抗原等,对于疗效评价也有一定参考价值。总的来说,指南明确了肺功能和血气改善在评估疗效中的重要性,但并未提供改善的阈值数字。并且建议需在一定的随访时间内(≥6个月)对症状和影像学改变进行充分评估。


对于经过充分的治疗和随访后(约6个月),呼吸道症状,肺功能或气体交换功能以及胸部影像学浸润持续存在或恶化的PAP患者则被认为治疗失败,即可被定义为难治性PAP。这部分患者通常需要更频繁的WLL治疗,并且可出现相关生物标志物水平的改变,但由于相关研究异质性较大,目前尚未得出明确结果。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评估时,首先要注意排除干预操作后产生并发症,从而引起治疗失败的可能。


总之,指南推荐,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仔细且密切的随访,旨在评估疾病活动性,排除短期或长期的治疗并发症,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治疗失败可能。



三、未来研究方向



近年来,关于PAP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答,因此专家小组对于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并且鼓励国际合作以达成国际共识(表3)。


表3 未来研究方向
微信截图_20250305125932.png



四、讨论



PAP的诊断和治疗仍是一个重大的临床挑战,目前缺少标准化的诊断流程来对各种类型PAP进行鉴别诊断。指南对BAL、活检、GM-CSF等诊断手段的适用情况进行阐述并提供支持依据,并且对PAP患者的理想化治疗流程进行阐述,为未来PAP的诊疗和管理提供了方向。同时,专家小组也指出了指南的局限性:首先,大部分诊疗中心无法提供GM-CSF抗体检测或基因检测,并且部分推荐意见是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得出,缺少数据支持。此外,现有临床试验对于治疗有效性评估标准差异较大,缺少统一共识。另外,指南所推荐的治疗方案为最理想化方案,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各地的药物可及性及经济负担。


指南共引用了129篇相关文献,其中包括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13篇。这表明中国在PAP领域的研究已经初显成效,但未来仍需进一步汇聚国内多中心力量,推动形成更加完善的国际诊疗共识,为PAP的全球化规范治疗作出更大贡献。


本文由中国医学论坛报呼吸与危重症编委会编委徐凯峰教授组稿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