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身体发热,触摸却觉冰冷?警惕内分泌失调

2024-01-04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非原创

案例

陈某,女,50岁。她经常自觉身体发热,但触摸肌肤却觉冰冷,动辄周身大汗,口渴欲饮热水。经多家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服用中西药,病情仍有反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近日,她因出汗加重再次就医,被诊断为内分泌失调。


什么是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系统的激素水平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平衡,与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彼此协调配合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内分泌失调就是激素水平的平衡受到破坏(某种激素过量或不足),并产生相应的临床表现。


内分泌失调可能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



男女共有的表现

  • 病情轻微时,可表现为脸上长痘、面色发暗、毛孔粗大并排出大量油脂。


  • 进一步可出现焦虑、烦躁、脾气变坏、情绪不稳定、过于兴奋等表现。


  • 可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伴有失眠、多梦,睡醒后身体乏力、脱发、衰老等表现。


  • 如果发生垂体、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等腺体疾病,会出现相应功能减退或亢进,导致激素分泌失调,易出现性功能失调。


  • 内分泌系统与整个人体的代谢和生理活动都有关,内分泌失调后可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包括身高、体重、发育、皮肤、骨骼等各个方面的变化,也可出现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男女不同的表现

  • 男性原发性和继发性睾丸功能低下造成的激素分泌异常,会导致男性女性化,还可出现精子质量下降,导致不育。


  • 女性由于承担生育功能,在不同阶段激素分泌变化较大,不少女性在更年期容易出现内分泌功能失调。女性内分泌失调还会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月经量不稳定、痛经、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以及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等乳腺疾病。与妊娠密切相关的激素分泌失调可影响正常的排卵周期,降低受孕成功的概率,甚至会造成不孕。另外,女性若雄激素分泌过多,可出现多毛症状。


内分泌失调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人体的内分泌腺体包括垂体、肾上腺、甲状腺、甲状旁腺、胰岛、性腺、松果体和胸腺等。每个腺体分泌不同的激素,形成一种密切联系的调节机制,对人体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调节。



常见的女性内分泌失调大多与卵巢所产生的激素过高或过低有关。卵巢产生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

  • 雄激素过高可表现为月经失调、闭经、多毛、痤疮、不排卵、不孕等。

  • 雌激素过低可产生类似更年期的表现,如皮肤萎缩、黄斑、情绪改变、潮热出汗、体重改变、耳鸣等。

  • 孕激素过低可使雌激素相对过高,雌激素过高会造成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病变,甚至导致子宫内膜癌等疾病。


人体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各种激素若失去平衡(过高或过低),就容易出现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腺体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有着自身的节律,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生活规律、睡眠、饮食等均可影响激素分泌的节律。为了适应各种因素的变化,激素反馈调节系统也形成了相应的节律。如果这些因素突然改变,原本的节律就会被破坏,造成某种激素分泌过高或过低,导致内分泌失调。



环境因素

季节交替、气候变化过快等正常节律被打破时,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分泌功能。另外,受污染的空气、水以及食物和药物中的外源性雌激素可影响人体内的激素,引起内分泌失调,比如,大豆中含有外源性雌激素,可影响人体内激素水平。


生理因素

内分泌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老年人常不能保持良好的动态平衡,从而发生内分泌失调。另外,有些人的内分泌失调与遗传有关。垂体激素会影响其他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而垂体激素分泌的节律与昼夜节律有关,因此长期熬夜、昼夜颠倒和失眠的人易发生内分泌失调。


情绪因素

心理、精神因素可影响内分泌腺体的激素分泌。受到刺激或应激状态可导致神经紧张或情绪异常改变,有时还伴随生活节律紊乱,易造成内分泌失调。女性相对比较敏感,情绪控制较差,更易发生内分泌失调。


营养因素

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需要适当的营养,否则可能会影响激素的分泌。因偏食或减肥,长期缺少某种或某几种营养素,可使人体不能分泌足够的激素,造成内分泌器官功能减退,而发生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的预防要点有哪些?

内分泌的调节可从生活作息、饮食、运动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

  • 饮食有规律,少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 少吃油炸食品、奶油制品、方便面、快餐等,多食用蔬菜、水果;

  • 合理摄入蛋白质,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主,宜多摄取不饱和脂肪酸;

  • 宜摄入适量的大豆及豆制品(大豆及其制品中的植物雌激素可双向调节人体内雌激素的分泌,使其保持在相对合理水平,对更年期女性更佳)。


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可增加人体代谢,促进代谢产物的排泄。保持大、小便通畅,确保足量饮水。


保持乐观情绪

通过不同的方法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和的心态,克服日常生活中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避免出现较大的情绪落差。


按时作息,劳逸结合

控制夜生活,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


性生活和谐

长期独身、夫妻性生活不和谐或过少可导致乳腺小叶增生、黄褐斑等内分泌疾病。保持家庭和睦、夫妻性生活和谐,对保持女性身心健康、延缓卵巢功能衰退、调节内分泌失调有重要意义。


其他

用温热水洗澡和足浴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内代谢速度,并有助于放松紧张的情绪。


内容来源: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白领常见健康问题自我预防手册》

本书主编: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毛国传 张丹丹 王爱红



来源:人卫健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