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正式发布,心理完全健康人群仅一成

2018-05-02作者:壹生综合学院热点
心理健康

2018年4月29日,《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在西安隆重召开。《白皮书》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牵头,联合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以及国内30余位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该项目由中盛凯新企业集团研发的《PEM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并在科技部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于2018年4月29日15:00正式发布。

1.webp.jpg

发布会现场照片

  •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白皮书》通过对历时五年的大数据分析,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第一,研究采集的有效数据超过100万,实现真正的大数据研究,无论从覆盖的地域性还是从人群结构方面来看,数据整体的代表性比较好。第二,根据当代中国人的心理特点,研究制定了更适合于健康行业的心理健康水平分级标准。第三,分析了亚健康状态人群、重点慢病人群的心理健康特征,发现心理因素是导致亚健康状态及慢病发生的重要风险因子,并且躯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相互影响。

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目前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仅为10.3%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甲状腺结节、乳腺良性病变、子宫肌瘤、肥胖和失眠等亚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亚健康比例为54.7%~64.7%,有心理问题倾向者比例为24.3%~37.3%;另外,肿瘤、脑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人群心理问题伴发率极高,且抑郁、焦虑问题突出,慢病人群中有半数(50.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这些数据提示,心理健康管理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与医疗价值。《白皮书》最后提出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建立生物-心理-社会全方位健康管理及诊疗路径与服务模式,也是落实22部委颁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和践行。

  •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管理实施策略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曾强主委表示:心理健康是健康管理内涵建设的重要核心内容,是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健康管理中心应该从积极开展心理体检与心理健康管理立足,到不断发展延伸至企事业EAP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中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将继续把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列为一项重要工作,不断提升各级健康管理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完善心理健康管理的学科规范,持续推进心理健康大数据多中心研究,深入研究心理健康管理在亚健康、慢病防治中的重要价值,不断探索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特征与其心理健康管理对策,健康管理中心将成为全民心理健康管理的主要力量、成为解决民众心理诉求的主战场,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平台尹岭副主任表示:《白皮书》的结果揭示了心理在健康管理和疾病诊疗中的重要价值,充分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推进的重要性。这次心理健康数据高达百万级源,其发布的角度和结论是有开创性的,有前瞻性的。各类医疗机构确实应加强和提升心身整体健康管理和心身整体诊疗能力,这才是医学人文的具体体现。

空军军医大学苏景宽副校长表示:这次《白皮书》的发布对我们健康管理中心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为我们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制定了评价标准,并规范了心理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填补了我国健康管理工作中心理体检和心理健康管理的空白。

(《中国医学论坛报》综合报道)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