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家怡
早在中世纪,欧洲大陆流行着一种民间偏方:一种叫Galega(山羊豆)的牧草,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症状,Galega有一个非常美的名字,叫法国紫丁香,最初用于瘟疫流行期间,促进发汗以及哺乳动物的催乳。
直到20世纪前半叶,这种牧草引起法国科学家Watanable的注意:山羊吃了这种牧草后虽然产奶量会增高,但会发生严重低血糖,甚至死亡。受此启发,Watanable从山羊豆中提取出山羊豆碱,经过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治疗糖尿病的作用,这就是二甲双胍最早的雏形。
在随后几年中,胍类的兄弟相继“出生”,如苯乙双胍、二甲双胍、丁双胍等。然而也正是在这时,胰岛素诞生了,其出现掩盖了二甲双胍的光芒,因为人们天真地以为糖尿病的问题完全可以靠胰岛素解决。
但是对胰岛素的深入研究后,人们发现:胰岛素会诱发低血糖、体重增加、脂肪萎缩等等,人们迫切需要更多、更好的抗糖尿病药物。于是又掀起了药物开发的热潮,在这样的氛围下,二甲双胍逐渐在胍类药物中的优势越来越明显,蛰伏多年的二甲双胍终于得到充分的认可。
二甲双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在历经磨难后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其安全、有效降糖的效果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粗略估计全世界有1.5亿人在使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如血糖控制不满意时,首选二甲双胍,并将二甲双胍作为需要联合治疗的基础药物。2016版《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指南》推荐: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特别是体质指数(BMI)>35 kg/m2,年龄<60岁和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可以考虑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来预防2型糖尿病。由此可见,二甲双胍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这一药物比其他降糖药更具临床优势,较少诱导低血糖症或体重增加的发生,其降糖机制主要通过增加促进葡萄糖氧化,增加肌肉、肝脏的糖原合成,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任何药物都具有副作用,5%~20%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会出现可逆性的上消化道反应,其主要表现为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口腔金属味等等。其中腹泻的发生率高达15%~20%,所有消化道反应都为轻度或者中度,不影响治疗继续,所以为了减少消化道反应,一般最好从小剂量起始,或者在进餐时或者餐后服药,缓慢加量来减轻消化道反应。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糖尿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