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一、概念
肺气体交换障碍所致的动脉氧分压低于正常,伴或不伴有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称为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为静息吸氧下PaO2低于60mmHg,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
肺气体交换涉及两个环节,首先是肺通气,其次是肺换气,可依据此将呼吸衰竭分为通气功能衰竭和换气功能衰竭。换气功能衰竭主要引起低氧血症,一般没有明显的二氧化碳潴留,包括肺部感染、支气管炎、肺水肿、肺栓塞等。通气功能衰竭影响二氧化碳的排出,会导致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包括:气胸、胸腔积液、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脑出血等。呼吸衰竭包括通气功能障碍和换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障碍又分为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和弥散障碍。
二、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
呼吸系统排出CO2的能力取决于肺泡通气量,当肺泡通气量降低的时候,会出现二氧化碳潴留。肺泡通气量取决于潮气量、死腔和呼吸频率[公式为(Vt-Vd)×R]。轻度的通气功能障碍时,氧合可不受影响,通气功能障碍逐步加重的时候,氧合出现下降。通气功能障碍又分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慢阻肺)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肌无力、胸廓畸形)。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中,V/Q下降考虑为通气不足而血流正常,可见于:功能性分流和解剖性分流,均为肺泡内气流减少所致,也称为肺内分流(区别于肺外分流如室间隔缺损),例如:支气管哮喘、心源性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不张等(肺通气不足而血流没有减少)。V/Q升高考虑通气正常而血流减少,也就是无效腔通气增加,主要见于肺栓塞。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RDS、肺纤维化影响了肺血管的时候,出现肺血流减少,也会出现V/Q比值升高。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中,二氧化碳分压一般影响不大,主要会导致顽固性低氧。
弥散功能障碍是由于肺泡膜面积减少或增厚引起。肺泡膜两侧的氧可在0.25秒达到平衡,而健康人血液通过肺毛细血管的时间为0.75秒,当弥散功能轻度障碍的时候,可因为接触时间增加而不影响氧合。当心排出量增加、血流增加的时候,弥散功能影响氧合更为突出。当弥散功能严重受影响的时候,即便是0.75秒,氧也无法达到平衡,从而出现低氧血症。
三、低氧的影响
轻度缺氧时候,机体的呼吸、心脏、神经、造血系统均受到刺激,而出现呼吸增快、心率增加、造血增多、神经兴奋,但严重低氧对上述系统起到抑制作用。
四、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的救治原则是在保证通气的情况下,尽快纠正和改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和代谢功能紊乱,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是呼吸衰竭治疗的重要手段。机械通气具有生理目标和临床目标。
机械通气的生理目标包括支持肺泡通气(改善二氧化碳水平,同时要依据患者需求,定制不同的二氧化碳目标)、维持肺容积(使用PEEP打开塌陷肺泡,改善低氧血症)、改善氧合(通过调整吸入氧浓度,来维持氧合)、减少呼吸做功(辅助呼吸肌,帮助降低呼吸做功)。
机械通气的临床目标包括纠正低氧血症、纠正呼吸性酸中毒、缓解呼吸窘迫、保证镇静镇痛的安全性、减少氧耗、降低颅内压等。
本文首发于慢慢学重症 作者徐州市中心医院 李祥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