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通讯员陆建 柯讯 记者程守勤)近日,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和上海东方肝胆医院程树群教授担任通讯作者,中国、美国等多位肝癌领域顶尖专家共同撰稿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东西方治疗对比”,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于《柳叶刀·胃肠肝病学》。
肝癌是为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新发病例70万以上,其中约一半发生在中国。门静脉癌栓形成为肝癌进入晚期的重要标志,自然生存期仅2.7至4个月。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已成为世界性的医学难题。由于东西方肝癌人群在发病病因、医疗政策、医生倾向以及新药新器械等方面的差异,目前亚洲国家和欧美国家的肝癌治疗体系存在较大差异。国际最有影响力的巴塞罗那临床肝癌指南(简称“BCLC指南”)中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治疗选项只有靶向药,而现有靶向药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过去十多年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地区,采用了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系统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发展了系列创新性治疗新技术,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逐渐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国家的治疗体系。但是目前各大国际临床指南尚未采纳这些源自东方的新技术、新观点。此前,以中科院院士樊嘉为首的中国多学科团队,制定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首次将“中国标准”推上国际舞台。
滕皋军教授指出,该综述全面分析比较了东西方在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诊断、分型、外科手术、放疗、介入栓塞治疗、支架开通、系统治疗等各方面的诊治策略。罗列了包括东西方肝癌人群在发病病因、医疗政策、医生倾向以及新药新器械等方面的差异,并对差别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总体而言,东方的治疗策略更积极主动,治疗选项更多,主张多学科治疗,有益于提升临床预后,并获得越来越多的高等级临床研究证据支持。
该文章指出了目前国际权威的肝癌门静脉癌栓的BCLC治疗策略的不足,并加以补充,展示了东方尤其是中国学者的研究成就,有助于促进全球范围内多地域、多学科的交流合作,助力突破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治疗的瓶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