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神经解剖:间脑精讲

2021-03-20作者:论坛报沐雨经验
脑血管病非原创

间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满满干货,小板凳搬来,一起学习吧...


神经解剖学习:间脑


间脑( diencephalon)位于两侧大脑半球之间,是脑干与大脑半球连接的中继站。间脑前方室间孔与视交叉上缘的连线为界,下方与中脑相连,两侧为内囊。左右间脑之间的矢状窄隙为第三脑室,其侧壁为左右间脑的内侧面。间脑包括丘脑(thalamus)、上丘脑(epithalamus)、下丘脑(hypothalamus)和底丘脑(subthalamus)四部分(下图)。


微信图片_20210316163354.png



间脑病变多无明显定位体征,此区占位病变与脑室内肿瘤相似,临床上常为中线肿瘤。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增高症状,临床定位较为困难,需要全面分析。


1.1

丘脑:解剖、功能



丘脑又称背侧丘脑是间脑中最大的卵圆形灰质核团,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左、右丘脑借灰质团块(称中间块)相连。丘脑在大脑皮层发达的动物,是最重要的感觉传导接替。来自全身各种感觉的传导通路(除嗅觉),均在丘脑内更换神经元,然后投射到大脑皮质。在丘脑内只对感觉进行粗略的分析与综合,丘脑与下丘脑、纹状体之间有纤维互相联系,三者成为许多复杂的非条件反射的皮层下中枢。


  下图:丘脑重要核团 

微信图片_20210316163357.jpg


丘脑薄层“Y”白质纤维(内髓板)分隔为若干核群,主要有前核群、内侧核群、外侧核群。丘脑是各种感觉(嗅觉除外)传导的皮质下中枢和中继站,其对运动系统、感觉系统、边缘系统、上行网状系统和大脑皮质的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下图:丘脑重要核团示意图、血供来源分布 



(图片来源:医脉通)


※ 前核群:位于丘脑内髓板分叉部的前上方,为边缘系统的中继站,与下丘脑、乳头体及扣带回联系,与内脏活动有关。


※ 内侧核群:位于内髓板内侧,包括背内侧核和腹内侧核。背内侧核与丘脑其他核团、额叶皮质、海马和纹状体等均有联系;腹内侧核与海马和海马回有联系。内侧核群为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亦与记忆功能和情感调节有关。


※ 外侧核群:位于内髓板外侧,分为背侧核群和腹侧核群两部分,其中腹侧核群包括:

①腹前核:接受小脑齿状核、苍白球、黑质等的传入,与额叶运动皮质联系,调节躯体运动;

②腹外侧核:接受经结合臂的小脑丘脑束或红核丘脑束的纤维,并与大脑皮质运动前区联系,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协调有关;

③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系和脊髓丘脑束的纤维,由此发出纤维形成丘脑皮质束的大部,终止于大脑中央后回皮质感觉中枢,传导躯体和四肢的感觉;

④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系及味觉纤维,发出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的部分,终止于中央后回下部,传导面部的感觉和味觉


另外,靠近丘脑枕腹侧的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也属于丘脑特异性投射核团,可以看作腹侧核群向后方的延续。内侧膝状体接受来自下丘臂的传导听觉的纤维,发出纤维至叶的听觉中枢,参与听党冲动的传导。外侧膝状体接受视束的传人纤维,发出纤维至枕叶的视觉中枢,与视觉有关(内听外视)。


:丘脑-皮质联系图(丘脑核团及主要皮质投射区)



1.2

丘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丘脑病变可产生丘脑综合征,主要为对侧的感觉缺失和/或刺激症状对侧不自主运动,并可有情感记忆障碍。丘脑受损主要产生如下症状:


(1)丘脑外侧核群尤其是腹后外侧核和腹后内侧核受损产生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具有如下特点:

①各种感觉均发生障碍;

②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重于浅感觉;

③肢体及躯干的感觉障碍重于面部;

④可有深感觉障碍所导致的共济失调;

⑤感觉异常;

⑥对侧偏身自发性疼痛(丘脑痛)【疼痛部位弥散、不固定,性质多难以描述,情绪刺激可加重,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镇痛剂无效,抗癫痫药有一定疗效】


下图:丘脑腹后内/外侧核的传入/性连接

微信图片_20210316163411.png


(2)丘脑皮质下(锥体外系统)神经的纤维联系受累时产生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大笑时,病灶对侧面部表情丧失,但令患者做随意动作时,面肌并无瘫痪。


(3)丘脑外侧核群与红核、小脑、苍白球的联系纤维受损产生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可出现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作。并可同手指的指划运动而呈的特殊姿势——丘脑手。


(4)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联系受损产生情感障碍,表现为情绪不稳及强哭强笑、睡眠障碍等。


丘脑核团从很多来源接受信息,并将这些投射至相应大脑皮质区域,详细了解丘脑相对重要的核团、传入纤维及皮质投射区域,对提高临床定位诊断技能必不可少。


2.1

下丘脑:解剖、功能



下丘脑(hypothalamus)又称丘脑下部。位于丘脑下沟的下方,由第三脑室周围的灰质组成,体积很小,占全脑重量的0. 3%左右,但其纤维联系却广泛而复杂,与脑干、基底核、丘脑、边缘系统及大脑皮质之间有密切联系。下丘脑的核团分为4个区:

①视前区:视前核所在,位于第三脑室两旁,终板后方。分为视前内侧核和视前外侧核,与体温调节有关。

②视上区:内有两个核,视上核在视交叉之上,发出视上垂体束至神经垂体,与水代谢有关;室旁核在第三脑室两旁,前连合后方,与糖代谢有关。

③结节区:内有下丘脑内侧核群的腹内侧核和背内侧核及漏斗核,腹内侧核是位于乳头体之前视上核之后的卵圆形灰质块,与性功能有关;背内侧核居于腹内侧核之上、第三脑室两旁及室旁核腹侧,与脂肪代谢有关。

④乳头体区:含有下丘脑后核和乳头体核,下丘脑后核位于第三脑室两旁,与产热保温有关。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皮质下中枢,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是神经元又是内分泌细胞。下丘脑对体温、摄食、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进行调节,同时也参与情绪活动。


2.2

下丘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下丘脑损害可出现一系列十分复杂的症状和综合征。

    

1.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损害可产生中枢性尿崩症


此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表现为多饮烦渴、多尿、尿比重降低(一般低于1. 006)、尿渗透压低于290mOsm/L,尿中不含糖。


2.下丘脑的散热和产热中枢损害可产生体温调节障碍


散热中枢在前内侧,尤其是视前区,对体温的升高敏感。当体温增高时,散热功能被发动,表现为皮肤血管扩张和大量出汗,通过热辐射和汗液的蒸发散失多余的热量,以维持正常的体温。此区病变破坏了散热机制,表现为中枢性高热和不能忍受高温环境。


下丘脑的产热中枢在后外侧区,对低温敏感,受到低于体温的温度刺激时,可发动产热机制,表现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竖毛、心率增加和内脏活动增强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减少散热和产生热量,以维持正常的体温。如此区病变破坏了产热机制,则可表现体温过低。

    

3.下丘脑饱食中枢和摄食中枢受损可产生摄食异常


饱食中枢(下丘脑腹内侧核)损害,表现为食欲亢进、食量增大,往往导致过度肥胖,下丘脑性肥胖;摄食中枢(灰结节的外侧)损害,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消瘦甚至恶病质。 

  

4.下丘脑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损害可产生睡眠觉醒障碍


下丘脑视前区与睡眠有关,此区损害可出现失眠。下丘脑后区属网状结构的一部分,参与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与觉醒有美,损害时可产生睡眠过度、嗜睡,还可出现“发作性睡病”( narcolepsy)。

    

5.下丘脑腹内侧核和结节区损害可产生生殖与性功能障碍


腹内侧核为性行为抑制中枢,病损时失去抑制,可出现性早熟、智力低下等。下丘脑结节区的腹内侧核是促性腺中枢,损害时促性腺激素释放不足,有时病损波及相近的调节脂肪代谢的神经结构,常同时出现向心性肥胖、性器官发育迟缓、男性睾丸较小、女性原发性闭经等,称为肥胖性生殖无能症。

    

6.下丘脑的后区和前区损害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下丘脑的后区和前区分别为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高级中枢,损害时可出现血压不稳、心率改变、多汗、腺体分泌障碍及胃肠功能失调等,还可出现严重的胃肠功能障碍,有时可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和出血。


3.0

上丘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上丘脑(epithalamus)位于丘脑内侧,第三脑室顶部周围。


主要结构有:

①松果体:位于两上丘之间,长约1 cm,呈锥体形,其基底附着于缰连合;

②缰连合:位于两上丘中间,松果体前方,由横行的纤维束组成;

③后连合:位于松果体下方,亦由横行的纤维束组成。

    

上丘脑的病变常见于松果体肿瘤,可出现由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引起的帕里诺综合征( Parinaud syndrome).表现为:

①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

②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上丘受损);

③神经性聋(下丘受损);

④小脑性共济失调(结合臂受损)。症状多为双侧。


4.0

底丘脑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底丘脑( subthalamus)外内囊,位于下丘脑前内侧,是位于中脑被盖和背侧丘脑的过渡区域,红核和黑质的上端也伸入此区。主要结构是丘脑底核,属于锥体外系的一部分,接受苍白球和额叶运动前区的纤维,发出的纤维到苍白球、黑质、红核和中脑被盖。参与锥体外系的功能。


丘脑底核损害时可出现对侧以上肢为重的舞蹈运动,表现为连续的不能控制的投掷运动,偏身投掷运动( hemiballismus)。


来源:神经病学医学网

转载已获授权,其他账号转载请联系原账号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