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临床制胜源于机制优势,看德谷胰岛素临床应用效果如何

2021-12-13作者:卷卷资讯
糖尿病原创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异常不仅表现为总体血糖水平的升高,同时还伴有血糖波动幅度的增大,严重威胁着患者的预后。202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在其发布的《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指出,反映血糖波动的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可用来评估血糖控制状况[1]。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理想的血糖控制不仅要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还应尽可能减少血糖波动的幅度,改善TIR。


暗潮汹汹:临床诊疗需关注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包括短期血糖波动,即日间血糖波动和日内血糖波动,以及长期血糖波动,即HbA1c变异性[2]

就日内血糖波动来说,它如同潜伏的「隐秘杀手」,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血糖波动通过激活氧化应激通路,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加剧慢性炎症状态等造成血管损伤,增加冠心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2]


多因素干扰,

德谷胰岛素“牛刀小试”


餐后高血糖是日内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3],而控制不佳的空腹血糖(FPG),恰恰成为餐后血糖必然水涨船高的「推手」。有研究对16例未经治疗或停止口服降糖药至少3周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及14名正常对照者的24小时血糖谱,比较发现,FPG高者餐后血糖也随之升高。使用基础胰岛素降低FPG后,即使餐后血糖相对于基础血糖的增幅不变,但绝对值随基础血糖的下降而下降,说明降低FPG有助于改善24小时血糖谱[4]

下文将通过临床实例介绍如何选择药物以减少血糖波动,实现平稳降糖。


病例简介


  • 病史

患者,男,29岁,企业管理人员,2019年1月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查空腹静脉血糖16.86 mmol/L,尿酮4+,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糖化血红蛋白(HbA1c)13.6%,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波动大,2月3日出院时给予门冬胰岛素(早5 U-中5 U-晚5 U,三餐前皮下注射)及甘精胰岛素(12 U,睡前皮下注射)。

  • 治疗及随访

2019年3月14日患者门诊随访,查血糖28.05 mmol/L,HbA1c10.4%,调整降糖方案为德谷胰岛素(14 U,早上皮下注射)联合二甲双胍(0.5 g/次,每日2次)。

3月22日患者开始使用瞬感扫描式血糖监测系统(图1),于3月25日增加德谷胰岛素至16 U,加用阿卡波糖(50 mg/次,每日3次)。

8.1.png

图1.  3月22至3月25日血糖监测情况

3月28日至4月2日空腹血糖控制更加理想,血糖控制趋于平稳,TIR明显改善(图2),4月4日血糖5.0 mmol/L,HbA1c8.7%,根据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糖尿病自身抗体检查(图3)考虑2型糖尿病。

8.2.png

图2. 3月28日至4月2日血糖监测情况


8.3.png

图3. 患者复查胰岛功能及糖尿病抗体结果

5月7日(已停用所有降糖药物半月),复查血糖7.04 mmol/L,HbA1c7.7%。

  • 病例点评

患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脂源性急性胰腺炎”起病,给予胰岛素治疗后,确诊为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治疗初期,患者基线HbA1c和血糖均较高,给予基础-餐时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后,患者FPG较高,TIR水平低,血糖波动大,故停用甘精胰岛素,改用治疗效果更持久、平稳的德谷胰岛素,同时考虑餐时胰岛素用量较少,故停用,改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口服,进一步优化德谷胰岛素剂量,随后FPG逐步下降,TIR由8%升至76%,未发生低血糖现象,总体血糖波动明显改善。

停用上述降糖药后,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饮食控制、运动治疗),患者血糖控制尚好,提示在“糖脂毒性”解除后,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有所恢复,需继续随访监测血糖。


从机制中来,到临床中去

德谷胰岛素的“看家本领”

从以上病例可知,控制FPG是控制全天血糖、减少血糖波动的基础。新一代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是如何实现水落船低,「稳」中求胜的呢?新一代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药物作用曲线更加平稳,半衰期长达25小时,有效降低FPG,而且变异性更小,低血糖风险小,更加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5],在本病例中,当患者将甘精胰岛素更换为德谷胰岛素后,水落船低,「稳」中求胜的降糖效果便显现出来了。

汇集分析显示,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德谷胰岛素降糖疗效的日内变异性更低(图4)[6]

8.4.png

图4 与甘精胰岛素相比,德谷胰岛素降糖疗效的日内变异性更低

另一项前瞻性前后对照研究,纳入T1DM或T2DM共60例患者,通过动态血糖监测(CGM)进行连续血糖监测,评估甘精胰岛素或地特胰岛素转为德谷胰岛素治疗12周后对血糖变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患者转换为德谷胰岛素治疗后,日内及日间血糖变异性均显著降低(图5)[7]

8.5.png

图5 由其他基础胰岛素转换为德谷胰岛素治疗,

日内及日间血糖变异性均显著降低


总结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理想的血糖控制不仅要HbA1c达标,还应尽可能减少血糖波动的幅度,改善TIR。新一代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如德谷胰岛素,因具有独特的结构故而使得药物作用曲线更加平稳;由于半衰期长达25小时,且变异性更小,低血糖发生风险低,更符合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进而能有效控制FPG,发挥持续、稳定的降糖效果,显著改善TIR,最终实现水落船低,「稳」中求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6. Glycemic Targets: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1. Diabetes Care, 2021, 44(Suppl 1):S73-S84.

[2]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 药品评价, 2017, 14(017):5-8.

[3] 母义明, 纪立农, 杨文英,等.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024(005):385-392.

[4] 曾龙驿. 空腹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意义.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2, 20(005):395-396.

[5] 郭立新. 基础胰岛素的历史变迁:更长、更稳、更安全. 药品评价, 2018, 15(11):14-16.

[6] Heise T, Kaplan K, Haahr HL. Day-to-Day and Within-Day Variability in Glucose-Lowering Effect Between Insulin Degludec and Insulin Glargine (100 U/mL and 300 U/mL): A Comparison Across Studies.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8, 12(2):356-363.3.

[7] Henao-Carrillo DC, Muñoz OM, Gómez AM, et al. Reduction of glycemic variability with Degludec insulin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diabetes. J Clin Transl Endocrinol. 2018, 12:8-12.

*本文由西安大兴医院邢影教授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