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只有三步

2022-05-16作者:壹声资讯
糖尿病非原创

作者:天津大学泰达医院  李青


糖尿病如果不控制,10年内就会出现肾脏并发症;如果此时血糖、血压还得不到有效控制,用不了几年就会发展到尿毒症。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只需三步:


第一步,尿蛋白;


第二步,血肌酐升高;


第三步,尿毒症。




据统计,大约1/3的糖尿病人会出现肾脏并发症。


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肾病,已经超过肾小球肾炎成为目前我国肾脏病的第一大病因,而从肾损害到尿毒症需要一定的过程,预计几年后糖尿病肾病将成为我国尿毒症析的第一大原因。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的过程大体上是以下路径。



01

蛋白尿



高血糖可以引起肾小球的高滤过、高灌注、高压力,增加肾脏负担,久而久之,肾脏不堪重负,肾小球滤过膜就会受损,血液中的蛋白质漏到尿中形成尿蛋白。


一般来说,如果血糖不控制,大约5~10年就会出现肾损害。如果同时存在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抽烟等,发生肾损害的速度更快,时间更短。


肾损害最早的标志是尿中出现微量蛋白。此时,尿常规检查都未必出现问题,需要通过尿微量蛋白肌酐比值(ACR)才能检测出来,ACR是发现肾损害最敏感的指标。


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如果2次ACR超标就考虑是糖尿病肾病。


一般来说,和糖尿病肾病同时出现的大多还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如果此时血糖还得不到控制,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越来越严重,尿蛋白越漏越多,尿常规检查就会发现尿蛋白+,或者2+、3+,尿蛋白定量超过0.15g/d。


出现蛋白尿,首先应该严格控制血糖,首选列净类降糖药,并联合GLP-1受体激动剂(肽类降糖药)等降糖药,将血糖严格控制达标,比如中青年患者空腹血糖6.1mmol/L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8mmol/L以下、糖化血红蛋白6.5%以下。


其次,还要严格控制血压130/80mmHg以下,首选沙坦类降压药或者普利类降压药,并联合其他种类的降压药。


此外,还有减盐、减重、戒烟、限酒等。


如果微量蛋白尿期将血糖、血压严格控制达标,病情肯定能够得到控制,尿蛋白不再进一步增加,甚至可以逆转。


02

血肌酐升高



血肌酐是衡量肾功能的最重要指标,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下降。


糖尿病初期,由于高糖的滤过作用,所以肾小球处于高滤过状态,血肌酐略低。但是,在长期高滤过压力下,肾小球就会逐渐受损。


双肾大约有200~240万个肾小球,当半数以上的肾小球硬化坏死后,血肌酐开始升高。


也就是说,当血肌酐升高时,双肾一半以上的肾小球已经毁损了。


受损的肾小球越来越多,剩余正常的肾小球越来越少,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如果此时高血糖和高血压还得不到有效控制,肾小球遭毁损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许多患者开始几年血肌酐还能维持在一个不太高的水平,但血肌酐到300µmol/L以后几年内就快速进入尿毒症期。


此时,尿蛋白越来越多,甚至部分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常常超过3.5g/d,并导致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等肾病综合征。


病情到了这个阶段,首先要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严格控制盐和蛋白质的摄入量,以减轻肾脏负担。


为了弥补蛋白摄入不足带来的营养问题,可以服用必需氨基酸组合α-酮酸,既满足必需氨基酸的供应,保证营养,又可将一部分尿素氮转化成必需氨基酸“变废为宝”。


其次,更加严格的控制血糖、血压,延续第一阶段的治疗方案,重点使用列净类降糖药和沙坦类或者普利类降压药,这三类药在各自降糖、降压的同时,都有降尿蛋白和延缓肾损害的作用。


此外,还要纠正逐渐出现的肾性贫血、钙磷代谢障碍等并发症,仍需要控制血脂、尿酸、体重等指标。


该阶段总的治疗原则是:


延缓进入尿毒症期,避免出现心脑并发症。



03

尿毒症



如果血肌酐持续升高超过707mmol/L,或者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就进入终末期,专业上称终末期肾病或慢性肾脏病5期,俗称为尿毒症。


到了这个阶段,肾功能已经无法满足身体的代谢需要,代谢废物蓄积,除了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升高外,还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高钾血症、高磷血症等并发症。


肾脏对水和血压的调节能力也大大下降,血压会进一步升高,甚至出现恶性高血压,部分患者还出现水肿等。


肾脏无法分泌足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生成,会出现肾性贫血;无法活化维生素D,会出现钙磷代谢障碍、骨质疏松、转移性钙化等并发症。


此外,由于肾病后长期高血压,以及水钠潴留、肾性贫血、转移性钙化等并发症,最终都会伤及心脏引起冠心病、心衰、脑血管病等。


据统计,半数尿毒症患者最终不是死于尿毒症本身,而是死于上述因素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甚至个别患者还没有进入尿毒症期就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去世。



这个阶段的主要治疗原则是:


● 保护残余肾功能,并适机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比如说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继续控制血糖、血压,纠正贫血和钙磷代谢障碍等,控制心血管危险饮食,避免或者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胃肠道症状、皮肤瘙痒等并发症治疗以改善症状。


仍需严格控制钠的摄入,替代治疗开始后,蛋白的摄入要有所放松,以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从糖尿病到尿毒症,虽然是简单的三步,其实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任何一步如果及时有效控制,都会避免尿毒症的发生。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控盐、控糖、控制血压。


来源:李青科普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