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早期诊断,守护光明——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研究进展

2019-08-31作者:Aurora资讯
儿童肿瘤 诊疗视网膜母细胞瘤规范诊疗

        儿童恶性肿瘤,无论是好发癌肿或是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治疗效果等均与成人恶性肿瘤有所不同,为加强大众对儿童恶性肿瘤的关注和认知,提高医生对儿童恶性肿瘤的诊治能力,今日肿瘤特邀儿童肿瘤学专家们,推出《儿童恶性肿瘤诊治专题》。

       今日我们邀请到的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黄东生教授,介绍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诊治现状及研究进展。

2.png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是儿童最常见的眼内恶性肿瘤,也是原位基因遗传性肿瘤(prototypic genetic cancer),具有遗传倾向,与第13号染色体长臂(13q14)的RB1基因突变有关,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眼或双眼发病,约占儿童全部恶性肿瘤的2%~4%,其发病率为1/18000-1/30000,全世界发病人数为每年9000例,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较高。早期诊断RB,生存率几乎可达到100%。

       RB在临床上主要以“白瞳症”为首发临床表现,单眼或双眼发病,多以影像学特征作为临床诊断的证据,除与其他肿瘤相同的化疗、放疗外,眼内介入治疗、玻璃体切除、眼内激光及冷冻、眼球手术等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遗传学特点

        RB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遗传率占RB患儿的35%~45%。RB1基因编码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RB),pRB是主要的肿瘤抑制蛋白,在细胞增殖通路中是重要的监视蛋白,其监视作用缺失或者失活将导致细胞增殖调控功能下降。

       RB细胞来源于视网膜前体的易感椎体感光细胞,当RB1基因等位基因位点突变或缺失时,RB细胞仍可保留在内核层,最初形成良性前体“视网膜瘤”,随着基因突变的增加和聚集,以及细胞增殖失控,最终形成RB。

        RB有两种主要的遗传方式:种系遗传和非种系遗传。种系遗传占具有遗传因素RB的45%,其中80%为双眼发病,15%为单眼发病,5%为三侧性发病(双侧RB伴有松果体或神经外胚层肿瘤)。一个体细胞RB1基因单倍体突变,当二次突变时,将影响原始视网膜细胞剩余单倍体的突变(又称“双击模型”)。

       在所有RB患儿中,仅有5%为种系遗传,其他患儿多为非种系遗传模式(图1)。目前临床上,采用PCR、一代测序、高通量测序、探针技术等,可以检测RB1基因突变,这为制定治疗方案、评估预后以及计划生育咨询等提供了依据。

3.png

诊断分期

        RB的诊断多依据临床诊断,如眼超声检查、眼底照相、Retcam机眼底检查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眼内占位,结合眼眶CT/MRI扫描检查确诊。CT检查可协助诊断球外RB,而眼眶MRI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视神经侵犯等。

        目前RB最常用的诊断标准为2003年国际RB分期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retinoblastoma, ICRB),它定义了RB的危险分组(A-E)和分期(0-IV期)两个诊断指南,主要根据RB肿瘤大小、位置、侵犯范围及是否有玻璃体或/和网膜下种植制定(图2)。

4.png

5.png

        2018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对RB的TNM分期进行了重新定义(图3)。

7.png

治疗

        RB治疗目的首先是保存生命、其次是保存眼球及视力。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临床分期、分组制定综合的诊疗方案,并进行规律的随访预防复发。目前国内外采用RB的主要治疗包括:局部化疗、全身化疗、手术摘除及放疗等。RB对化疗敏感,常用药物包括依托泊苷、长春新碱、卡铂、马法兰、环磷酰胺等。

眼内期RB的治疗

        一般采用激光、冷冻、眶周化疗、眼动脉介入化疗、静脉化疗、球内化疗以及眼球摘除、放疗治疗等。目前眼内治疗首选的治疗局部化疗,主要包括:①眶周化疗(Periocular Chemotherapy, POC);②眼动脉介入化疗(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IAC);③玻璃体内化疗(Intravitreal Chemotherapy, IVtiC),又称“球内注射”;④ 静脉化疗(Intravenous Chemotherapy, IVC):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案之一,一般应用3~4种化疗药物联合化疗(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卡铂等)。

眼球摘除(enucleation)

         眼球摘除是最早的RB治疗手段,目前,对于进展期RB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单侧无视力RB患儿采取眼球摘除是最佳的治疗方式,可保证患儿的长期生存。眼球摘除时应注意避免潜在的转移及复发风险,对于高风险因素的眼球摘除患儿(葡萄膜、前房、脉络膜、视神经侵犯)应进行辅助化疗以预防复发、眶内转移及播散(表3)。

放疗(radiotherapy)

        RB对放疗非常敏感,在上个世纪90年年代诱导化疗开展前,放疗是治疗RB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放疗因为副作用大、诱发第二种肿瘤几率高于化疗等原因,仅作为综合治疗手段中的一种,多用于二线治疗眼外期或进展的RB患儿。

干细胞移植治疗

        主要用于远处组织器官播散的患儿,RB主要的转移部位是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rvous system, CNS)、骨和骨髓。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案为全身化疗缓解后,采用高剂量化疗结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本中心前期应用高剂量化疗,结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5例眼外期及复发RB患儿,均达到了临床缓解,其中1例伴有广泛软脑膜种植的双眼RB患儿移植后达到完全缓解。因此,对于晚期病例,高剂量化疗结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MBPB概念及临床特点

        近年来,我们关注到异时性视网膜母细胞瘤(metachronous bilateral tumours,MBPB)。

异时性发病的诊断概念已用于成对器官肿瘤的诊断,如乳腺癌、肺癌等,但MBPB的临床特点并未受到关注。目前国内外尚无MBPB诊断的统一标准,普遍认为RB在单眼发病1-18个月后,对侧眼也发展为RB可被认为是MBPB。双眼发病的间隔时间称为潜伏期,关于潜伏期的具体时间,由于发病率比较低,缺乏大数据的统计,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概念。

         我们临床实践发现,MBPB的患儿家族遗传倾向的机率高于其他类型RB患儿,因此,对于小婴儿发病、具有家族史患儿应及时关注发生MBPB的可能性。

总结:

        RB的治疗及管理要根据疾病表现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B是高生存率的恶性肿瘤,目前关于RB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进行基因诊断及治疗等。


作者 | 黄东生  张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编辑 | 刘婷(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