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978年9月16日,德国医生Andreas Roland Grüntzig在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完成世界上第一例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PTCA),揭开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新篇章。瑞士作为PCI治疗的发源地,如今的PCI依然代表着欧洲顶尖水平。
40年后,中国的心血管专科医师以专家的身份被邀请来到瑞士,完成最困难的CTO病例。中国的PCI在这40年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PCI距世界顶尖水平的路还有多远?这次跨国同行在发源地的再次邂逅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018年2月8日至9日,来自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张斌教授成为首位受邀至瑞士进行手术演示交流的中国心血管医师,用精湛的技术赢得了患者和瑞士同行的赞誉。
中国速度惊艳全场
张斌教授此次访问的是瑞士洛桑沃州大学中心医院(CHUV)。CHUV作为瑞士五所大学医院之一,是洛桑大学的附属医院,全院一万余名医务工作者承担着重要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在国际医学界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张斌教授在瑞士洛桑沃州大学中心医院(CHUV)
出于标签式的观念,瑞士专家倾向于认为中国医师处理CTO的理念与日本接近,此次保守地在两天安排了四台CTO-PCI手术。两天过后,张斌教授用速度和技巧彻底刷新了瑞士专家的认识,让瑞士同行领略到真正的“中国速度”。
▲手术进行中
▲记录这难忘瞬间
最后一个病例是洛桑医院两天前介入手术的失败案例,瑞士专家曾在两个多小时的尝试中,使用了正向、逆向两种技术,均无法顺利开通。张斌教授认为血管虽闭塞近100%,但仍有正向打开的信心,便正向通过导丝开通了血管。两天前的术者在旁边用表计时,张斌教授正向通过钢丝飞快通过病变仅用时1分30秒,在惊叹之余,瑞士专家赞叹到“you are not a human.”
实践和创新下的中国PCI技术
此次瑞士之行安排的四例患者中,有一位是导管室护士的父亲,瑞士医师努力了3个多小时,从较细的导丝开始,慢慢尝试,逐步升级,最终还是失败了。张斌教授了解基本情况后,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选取合适的导丝,直接选择正向通过,顺利完成了手术。
▲站在张斌教授右侧的是该院导管室护士,其父亲是第一位病人
另一位是手术室的退休护士,张斌教授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决定用较快的速度完成手术,减少患者造影剂用量和辐射量,这位退休护士术后向张斌教授表达了感谢和敬意。
如此快的手术速度,是对病例的准确把握和多种技术方案的灵活选择,依靠的是对CTO病变、器械以及技术的全面了解,也是多年来对大量复杂案例的潜心研究,更是张斌教授处理每年近400例CTO病变的积累。
张斌教授在结束访问时,CHUV同行在感谢与赞叹之余,正式提出希望能够派遣年轻医师来中国学习CTO技术。
探索与积累创新中国理念
张斌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优秀的心血管介入中心CTO的开通率已经在90%以上,能开通CTO不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在一开始强调安全开通的阶段后,效率、成功率、安全和减少并发症等综合指标已经成为当前优秀术者的目标。最初开始学习CTO-PCI的时候,都有着痛苦摸索的过程,会用较长时间去尝试正向或者逆向通道。逐步探索、吸取教训之后,应该总结出自己的经验,去改进流程、提高效率。
张斌教授介绍到,在高润霖、葛均波、陈纪言等技术精湛、具有强烈的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前辈专家和技术领袖的带动下,近年来我国CTO介入治疗水平突飞猛进,中国一大批医生已具备国际一流高手的“身手”。此前由于各种原因,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型医院主刀做过手术的中国专家并不多。同时,国际上对中国CTO介入治疗发展的认知也较为缺乏。对此,张斌教授认为,中国医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努力,介绍中国CTO PCI经验,在国际上发出更大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在CTO介入治疗方面,日本医生毫无疑问处在领先地位,日本技术的特点是精细,成功率高,但效率较低,普遍时间在4-6小时;美国和欧洲医生做法注重效率,但是精细程度和成功率稍逊。而中国医生的技术吸收众家之长、各有千秋,中国的医疗制度也促使中国医生必须注重效率和安全性的结合。
充分交流推广中国经验
相较西方国家,中国虽然开展PCI较晚,但中国心内科医师勤奋、好学,无论在PCI例数还是技术上都发展迅速。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中国医师在对外交流方面受语言、性格等限制,并没有让国际学界充分了解到中国PCI的真实水平。
张斌教授提及,2012年他就在EuroPCR会议上第一次报道了CTO Chameleon技术,并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然而由于未用英语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此项技术由日本医师于2015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并命名。类似的遗憾还有很多。其实中国医师在丰富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创新都极具价值,例如2014年之前,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开通CTO导管内血栓发生率约为8%。经过分析与改进,张斌教授团队在2016-2017两年只发生1例,这得益于技术的改进以及抗栓药物的合理应用等,这些经验值十分值得交流与推广。
中国医生应该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特点,逐步在国际PCI领域形成品牌和影响力。
张斌教授期望更多的青年医师能够更勇敢、充分、深入地与国外同行交流,不妄自菲薄,拿出自信去推广中国经验,最终让中国心血管介入医师获得与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
世界第一例PCI手术是在瑞士完成的,今年又恰恰是PCI手术40周年,张斌教授作为首位中国介入医师受邀在瑞士开展手术,是我国PCI技术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PCI技术在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后同世界水平的接轨,体现了高润霖,葛均波,陈纪言等前辈多年来推广PCI技术和培养青年专家的努力成果,也反映了我国PCI乃至我国心血管领域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专家介绍】
张斌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二区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冠心病介入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心脏病学会理事,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冠心病介入治疗学组成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血管介入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冠心病介入治疗)导师。
来源:门诊新视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