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成果名称: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秋水仙碱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COLOCT随机临床试验
Effect of Colchicine on Coronary Plaque Stabilit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s Assessed b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The COLOC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发表期刊:《循环》Circulation(IF:21.7)
通讯作者:程翔
主要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COLOCT随机临床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试验。从2021年5月3日至2022年8月31日,共纳入128例18 ~ 80岁的ACS患者,均采用OCT检测出富脂斑块(脂池弧>90°)。受试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接受秋水仙碱(0.5 mg,每日一次)或安慰剂治疗12个月。主要终点是最小纤维帽厚度(FCT)从基线到12个月随访的变化。
128例患者中有52例秋水仙碱组患者和52例安慰剂组患者完成了研究。与安慰剂组相比,秋水仙碱组显著增加了最小FCT(差异:34.2 μm,P=0.006),秋水仙碱组还显著降低了平均脂质弧(差异:-10.5°,P=0.004)、巨噬细胞平均角扩展(差异:-6.0°,P=0.044)、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0.5,P=0.046)、白细胞介素-6(IL-6)(差异:0.6,P=0.025)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差异:0.8,P=0.048)。
OCT评估显示,秋水仙碱治疗后脂质核心减小,纤维帽增厚,巨噬细胞浸润减少,这些变化均表明斑块稳定性提高。尽管TCFA(薄帽纤维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在秋水仙碱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此外,秋水仙碱治疗显著降低了多种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水平,包括hsCRP、IL-6和MPO,这些标志物与斑块不稳定性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相关。秋水仙碱组的胃肠道症状(如腹泻、恶心)发生率略高于安慰剂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见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显著增加。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