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会议预告丨髓愈视界——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管理与进展交流会即将启幕!

2025-11-19作者:医学论坛报刘派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为肿瘤性浆细胞的不可控增殖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产生。该疾病约占所有血液肿瘤的10%,且全球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1。MM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阶段及多步骤的动态过程,典型病程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进展到冒烟型骨髓瘤(SMM),最终进展为症状性MM。遗传学异质性与克隆演变是驱动疾病进展的核心机制,同时也是MM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2。近年来,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及单克隆抗体(mAbs)药物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等新型疗法的广泛应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生存预后显著提高,目前中位总生存期(OS)已接近10年。大多数NDMM患者一线治疗后有所缓解,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仍面临复发/难治的困境,需要接受后续治疗。随着疾病复发/进展次数的增加,治疗难度逐渐加大,疾病缓解持续时间也随之缩短。现有研究证实,初始强化治疗后获得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阈值<10-6)的深度缓解状态,与较低的复发风险和更长的生存期密切相关。除缓解深度外,疾病缓解持续时间也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2。然而,鉴于该疾病的生物学异质性,患者可能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出现复发,增加了治疗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临床决策需整合患者个体情况及治疗方案相关因素3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是一种极具前景的免疫疗法,多项前瞻性临床研究结果证实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 CAR-T细胞疗法在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的患者中显示出高缓解率和高MRD阴性率2。长期随访数据显示,RRMM患者接受BCMA CAR-T疗法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可达18个月。尽管PFS曲线随时间推移持续下降,但OS曲线开始呈现平台期,这表明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仍存在疾病进展的持续风险,但患者对后续治疗依然敏感,靶向BCMA的CAR-T疗法或可为RRMM患者诱导长期缓解4,5

在此背景下,为提升多发性骨髓瘤的诊疗规范化水平,促进靶向治疗等创新方案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国医学论坛报策划并发起“髓愈视界——多发性骨髓瘤临床管理与进展交流”系列会议。本期会议将于11月20日线上举行,将聚焦BCMA靶向治疗的临床管理,深入解析RRMM患者的精准治疗策略与诊疗路径优化,系统梳理MM治疗中眼部不良事件的监测与干预体系。会议基于多中心真实诊疗场景与循证数据,为应对不良反应管控及耐药复发等临床挑战提供切实解决方案,助力实现更深度持久的临床缓解,提升患者长期生存获益。





会议日程





  • 会议时间:2025年11月20日 15:00-16:40

  • 会议形式:线上直播

  • 观看方式: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

微信图片_20251119133023_146_655.jpg

参考文献

1. Gay F, Marchetti E, Bertuglia G. Multiple myeloma unpacked. Hematol Oncol. 2025;43(Suppl 2):e70067. doi:10.1002/hon.70067

2. 岳婷婷. 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早期复发预测模型的建立和mm中bcma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 博士学位论文. 吉林大学; 2025. doi:10.27162/d.cnki.gjlin.2025.000739

3. Bhatt P, Kloock C, Comenzo R. Relapsed/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A review of available therapies and clinical scenarios encountered in myeloma relapse. Curr Oncol. 2023;30(2):2322-2347. doi:10.3390/curroncol30020179

4. Zhao WH, Wang BY, Chen LJ, et al. Four-year follow-up of LCAR-B38M in 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 A phase 1, single-arm, open-label, multicenter study in China (LEGEND-2). J Hematol Oncol. 2022;15:86. doi:10.1186/s13045-022-01301-8

5. Cappell KM, Kochenderfer JN. Long-term outcomes following CAR T cell therapy: What we know so far. Nat Rev Clin Oncol. 2023;20(6):359-371. doi:10.1038/s41571-023-00754-1


GSK参与本材料的制作, 本材料的目的是科学交流,可能包含未在中国获批的产品,或有关药品未在中国获批的适应证、用法用量和适用人群。GSK只推荐已批准上市的药品按中文说明书进行处方。仅供医疗保健专业人士阅读。


NX-CN-MMU-AGND-250081  

有效期2027年11月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