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19年欧洲神经内分泌肿瘤学会年会(ENETS)于当地时间3月6~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在3月8日的核医学论坛上,ENETS副主席Massimo Falconi教授以“Peri-surgical PRRT-How Nuclear Medicine can help the Surgeon and Vice Versa”为题,进行了开场报告。
一名外科医生到核医学论坛做开场白,Falconi教授睿智地用图片表示,外科医生非常需要和核医学医生进行合作。他说道,虽然手术可以使60-%~70%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患者获得治愈,但仍有30%~4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这种复发往往发生在术后2~3年内。复发患者绝大部分是神经内分泌癌(NEC)或者NET G3级或者是有高危因素的G2患者。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是已知的高危因素呢?Genc C在《外科学年鉴》(Ann Surg)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把高危因素总结为:肿瘤直径超过3~4 cm,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G分级>1(Ki67>5%),血管受侵或者癌栓。
接下来的问题自然就是,如何改善这部分高危患者的生存?其他很多肿瘤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们,针对高危患者进行新辅助或者辅助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对NET来说,新辅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降期和缩小肿瘤,因此客观有效率(ORR)高的放射性核素治疗(PRRT)(针对G1/2)和化疗(针对G3)是合适的候选治疗。而辅助治疗是为了获得更加彻底的疗效,目前主要对G3患者进行化疗。PRRT尤其在新辅助治疗中具有显著优势,它针对的是生长抑素受体高表达的患者,疾病控制率可以达到70%~80%,部分缓解(PR)率更是接近30%,因此非常有可能获得降期、消灭潜在微转移和降低局部并发症的目的。
最近在意大利两个ENETS卓越中心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两组患者分别在新辅助PRRT后手术治疗或者直接手术,新辅助治疗组的肿瘤直径和肠系膜上静脉(SMV)/门脉(PV)受侵情况在PRRT后有了明显改善。并且术后病理显示,新辅助治疗组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低于直接手术组,表明PRRT确实减低了淋巴结转移的比率,同时切除肿瘤组织中PRRT新辅助组的纤维化率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组,术后的无病生存率(DFS)也明显优于直接手术组。正是基于这样的结果,已经有一项前瞻性二期单臂临床试验正在开展,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可切除PNET采用PRRT新辅助治疗后接受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评价。
PRRT在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有一项Bertani报道的研究非常吸引眼球。94例同时性PNET肝转移且肝转移不可切除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先切除了原发灶后进行PRRT治疗,另一组直接接受PRRT治疗。这项研究的假设是PRRT前减瘤是否能改善生存。最后结果两组的PFS期分别为70个月和30个月(P=0.02)。这一结果表明,针对这些肝转移不可切除的同时性PNET患者,在PRRT前手术切除原发灶有助于防止局部肿瘤进展导致的晚期严重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
Falconi教授最后总结道,在PRRT和外科结合的领域,很多既有理论基础又有较好证据的科学假设值得去实践,也还有很多扩展领域有待开发。当然,也仍然存在很多未获得答案的问题,外科医生任重道远。
撰稿 | 赵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