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比较|神经研究展播

2025-03-23作者:壹生君资讯
原创




成果名称:Reteplase versus Alteplase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

发表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IF=96.2)

通讯作者:王拥军

主要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研究解读


再灌注疗法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循证干预措施,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注射阿替普酶是标准溶栓药物,但研发更多溶栓药物仍有必要。瑞替普酶是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替普酶阿替普酶用于急性卒中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尚未明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牵头,开展了一项在中国62个试验中心进行,比较卒中发病4.5小时内瑞替普酶阿替普酶溶栓疗效和安全性的3期、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试验。成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团队以1:1比例将发病4.5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静脉注射瑞替普酶(18 mg推注,30分钟后第二次18 mg推注)或静脉注射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90 mg)治疗。主要疗效结局是90天达到优良功能结局,其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或1分[范围:0(无神经功能缺损、无症状或完全康复)至6(死亡)]。主要安全性结局是发病36小时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


共计707例患者被分配接受瑞替普酶治疗,705例患者被分配接受阿替普酶治疗。瑞替普酶组79.5%的患者和阿替普酶组70.4%的患者达到优良功能结局(危险比1.13;95%CI,1.05~1.21;非劣效性P<0.001,优效性P=0.002)。瑞替普酶组700例中的17例(2.4%)和阿替普酶组699例中的14例(2.0%)在发病36小时内出现症状性颅内出血(危险比1.21;95% CI 0.54~2.75)。瑞替普酶组的90天内颅内出血发生率高于阿替普酶组(7.7%对4.9%;危险比1.59;95% CI 1.00~2.51),前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也高于后者(91.6%对82.4%;危险比1.11;95% CI 1.03~1.20)。


结果表明,对于发病4.5小时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瑞替普酶组90日时达到优良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或1分)的患者比例高于阿替普酶组。瑞替普酶组36小时内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与阿替普酶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


每一项临床研究都倾注着研究团队的心血结晶。学习过后,您是否有所收获?或有疑问想与主创团队分享?请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您交流!


EN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