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7种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防控个性化要点(上)

2021-12-20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感染非原创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根据当地MRSA流行病学和患者人群易感性,针对地应用实时PCR从鼻拭子中快速筛查MRSA无症状定植患者。

(2)对于无症状MRSA定植患者,使用氯己定沐浴和鼻腔莫匹罗星对MRSA进行去定植治疗,可降低MRSA感染风险。

(3)医护人员接触MRSA定植患者或处理被MRSA污染的器材可能造成手部被MRSA污染甚至短期定植,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手卫生依从性,可减少MRSA医院内播散。

(4)医护人员在护理MRSA定植患者时使用接触预防措施(如使用一次性隔离衣和手套)。

(5)MRSA可污染患者周围环境中接触过的物品和器械,并持续存在,故有效的清洁和消毒是常规策略的重要部分

 

2.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1)VRE的临床筛查:针对VRE的筛选方法国内多数临床实验室采用临床拭子培养,主动筛查的标本包括粪便、肛门或肛周拭子。除此之外还有选择性富集肉汤、显色琼脂以及微阵列法直接从临床拭子中鉴定VRE。美国CDC 2007年的指导方针建议进行常规监测,国内VRE分离率高的医疗机构应进行主动筛查监测,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和免疫抑制人群。

(2)VRE的接触预防措施:2019年美国CDC认为,维持和改善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如手卫生和表面消毒,对于进一步减少VRE感染的数量和保护脆弱的患者群体至关重要。

(3)环境清洁与消毒:加强环境清洁与消毒可降低VRE传播风险。清洁措施可包括紫外线清洗系统、使用荧光标记评估的微纤维和蒸汽技术、室内消毒(含有效氯1000 mg/L的消毒剂)与医院范围内改进的手卫生相结合等。VRE感染患者使用专用或一次性护理设备,所有重复使用的设备均应在使用后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4)VRE的去定植:针对高危患者的VRE去定植化,目前还没有标准的或公认的去定植方案,采取的VRE去定植措施应在感染控制小组和临床微生物专家或感染病医生协商评估后制定,曾使用过的去定植方法包括粪菌移植、使用杆菌肽或口服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

(5)抗菌药物管理:了解和监测抗菌药物的使用模式,尤其与VRE感染病例相关的抗菌药物使用更应受到重视,限制诸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之类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必要使用,减少住院时间,以防止VRE的出现和扩散。

 

3.产ESBL肠杆菌目细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目细菌(ESBL-PE),亚洲儿童ESBL-PE的血流感染率为7%,致新生儿的病死率为36%,个性化防控ESBL-PE感染的措施值得高度重视。

(1)针对ESBL-PE感染菌及定植菌,逐步建立国家级或省级自愿主动报告系统。

(2)及时发现与诊断ESBL-PE感染,对高危人群及时取肛拭子,筛查ESBL-PE定植状况,酌情予益生菌或噬菌体去定植,对感染高危人群根据感染部位,适时采集合格标本送培养,尽量早诊、早防、早治。

(3)针对特殊人群,妊娠妇女有症状尿路感染者中ESBL-PE感染占21%,无症状菌尿症者中ESBL-PE为28%,对妊娠妇女及时筛查尿液与粪便ESBL-PE携带状态有助于早诊、早防、早治。

(4)ESBL-PE感染社区发病者(community onset),应特别关注旅游人群,提倡餐厅配备洗手液,取进食者先洗手再取进食,备餐时应生熟分开,提倡分餐制,医院发病(hospital onset)者,规范防控医院交叉感染;植入物相关感染(DRI),尽量规范使用各种置管(动静脉置管、鼻胃管、气管插管等),酌情拔除导管或去除植入物。

(5)研发床旁快速检测试条,尽快明确定植或感染,临床应力争合理使用各类抗菌药物。一旦出现ESBL-PE感染病,若为血流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宜选碳青霉烯类药物;若非危及生命或免疫功能相对正常者感染,可选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如含克拉维酸、他唑巴坦、阿维巴坦的制剂。ESBL-PE染应慎用头孢哌酮/舒巴坦,不宜选用氨基糖苷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禁用不含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及时清除感染者的ESBL-PE也能防止传播。

 

 

4.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目细菌

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目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CRE)形势日趋严峻,对我国及我国周边的其他东南亚国家构成严重威胁。

(1)由于CRE可分布于社区与医院环境、食物、动物之中,应逐步建立国家或省级医畜自愿主动筛查报告体系。

(2)加强国家层面定期爱国卫生运动,重视环境卫生与消毒。就CRE定植和/或感染的风险进行全民教育与培训,借助各种媒体手段宣传与测试等,提高大众认知水平,践行实施所有感染病(包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做到正确的手卫生、适时佩戴口罩、食物生熟分开、分餐制,医院病室内换床单避免扬尘,病室内垃圾作为医疗废物加以彻底处理。

(3)以危急值管理CRE。用过碳青霉烯者,应常规筛查粪便CRE携带情况,促进早知早防,可探讨益生菌或噬菌体去定植的可行性。

(4)目前,欧盟指南不推荐用抗菌药物去定植CRE。对8例CRE定植者用粪菌移植去定植,在粪菌移植后3个月内,8例定植者中3例去定植成功,具有中等去定植效果,值得尝试。筛查CRE定植者的密切接触者,或许能助推预防传播的教育与实践。

(5)在重点病区(如ICU、移植病房等)或CRE高发病区对CRE定植和感染者进行主动监测,并对CRE携带者进行隔离,有助于降低病区内CRE发生率。主动监测标本类型推荐直肠拭子。

 

  •  后续将继续分享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EAB)、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艰难梭菌和多重耐药耳念珠菌的感染防控个性化要点,敬请期待~



本文节选自《临床重要耐药菌感染传播防控策略专家共识》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