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案例分析】骨病患者两次入院治疗,医方是否存在延误诊断?

2018-01-30作者:爬山的小虫法律
法律

来源:医法在线

一般情况

患者:张某,男,20岁

医疗机构:某三级医院

诊治概要

患者2015年3月20日以“扭伤致右肘疼痛、肿胀半年,加重伴活动受限1月”之主诉,入住医方外科。查体:体温36.3℃,脉搏8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20/70mmHg。右肘部可见大小约3×3×1cm包块,质软,触痛,有波动感,皮温增高,与周围分界清,活动可。肌电图:右侧桡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较对侧减低36.7%。B超:右肘部软组织内混合性包块。

初步诊断:1、右肘部感染;2、桡神经损伤。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15年3月22日在全麻下行右肘部脓肿切开引流VSD负压吸引术,术后给子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病理示:坏死炎性组织,其中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符合炎症改变。患者于2015年4月8日出院。出院时右肘部伤口已缝合,伤口无红肿及渗出,恢复情况良好。

出院诊断:1、右肘部感染;2、桡神经损伤;3、心律失常-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患方陈述出院后经拆线换药,伤口仍未愈合,于2015年5月7日就诊医方门诊,查超声示:右肘部内侧软组织内混合性包块,2015年5月13日行磁共振示:右肘关节诸骨及周围软组织形态、信号改变,考虑感染,结核可能,请结合临床。

2015年5月14日患者以“扭伤致右肘肿痛8月,发现右肘感染,术后1月感染复发”入住医方骨病肿瘤科。

查体:右肘部外侧可见约5×1cm皮肤缺损,并有直径约0.5cm 窦道,深及肌层,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局部皮温略高,右肘、腕及拇指关节活动受限,右前臂外侧皮肤浅感觉减退,右前臂及右手肌力减退,约3级,右上肢其余关节活动正常,右上肢末梢血运正常。X线示:右肘关节部分骨质破坏,可见周围软组织密度不均,考虑感染可能。

初步诊断:1、右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2、右侧桡神经损伤。

于2015年5月26日在全麻+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病灶清除骨水泥链珠植入VSD负压引流术,术后给予抗炎对症支持治疗,伤口定期换药。病检回报:符合滑膜及骨结核。术后拍片示:病灶清除彻底,未见异物存留。

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未拆线,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于2015年6月3日出院。

出院诊断:1、右肘关节结核;2、右侧桡神经损伤,告医嘱继续抗痨治疗等。

患者于2015年6月3日以“右时关节术后9天”入住某医院外科,入院诊断:肘关节结核。入院后查胸部CT示:双肺结核、右侧结核性胸膜炎表现。给予强化抗结核治疗、右肘关节超声治疗、磁热疗法,症状有所好转,于2015年7月10日出院,出院诊断:1、肘关节结核;2、双肺继发性肺结核;3、结核性胸膜炎。

2015年9月1日患者以“恶心、呕吐2天”再次入住某医院外科,诊断:1、肠梗阻;2、梗阻性黄疸;3.时关节结核;4、继发性肺结核右上涂(末)复治;5、结核性胸膜炎;6、淋巴结结核。给予胃肠减压、禁食补液、抗炎保肝对症治疗,于2015年9月9日出院同日患者入住某医院普外科,入院诊断:肠梗阻。给予禁饮食、胃肠威压、抗炎、抑酸、补液支持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间断排气、排便,进食后无不适,于2015年9月16日出院,出院诊断:不完全件肠梗阻。

争议要点

  • 患方认为

患者先后两次入住医方,医方对骨结核未及时诊断,治疗方案有误,致患者病情不断加重并延期,导致右臂至今仍不能活动,生活不能自理,给本人造成极大痛苦,还给自己及家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构成医疗事故。

  • 医方认为

诊断明确,手术清创彻底,伤口情况良好,骨结核为结核杆菌感染,需临床查体、病史、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综合确诊,本院抗结核药物不全,及时建议患者转院治疗,患者在我院住院诊治期间,我院严格按照医疗规范执行医疗活动,不构成医疗事故。

  • 分析意见

根据医患双方提供的鉴定资料、陈述,现场查体及专家对双方的质询,专家组分析如下:

(一)医方存在的医疗过失

1、医方对患者长达半年以上的病史,如低热、盗汗、消瘦等表现未引起足够重视,缺少必要的常规检查,如胸片、血沉等,导致对疾病的诊断考虑不周全。

2、病历书写欠规范,如对查体的描述“右肘关节不能上抬”等。

(二)现场医学检查

右肘外侧有长约12 cm切口瘢痕,右肘关节活动度屈90°,伸35°,旋后受限,右上肢肌力及感觉正常。

  • 鉴定结论

综上分析,该患者的右肘关节活动受限系结核转归所致,医方存在延误诊断的过失,与该患者未及早的治疗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四条、《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本病例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轻微责任。

专家点评要点

结核病,特别是软组织与骨结核近年来有一定复发的趋势。由于结核菌的变异,骨与软组织结核的临床表现也没有传统教科书描述的那么典型了,因此在处理骨与软组织结核时,鉴别诊断非常重要。近年来,由于没有有效进行鉴别诊断而造成骨与软组织结核误诊、漏诊的案例越来越多,由此引起的医疗纠纷也需要引起骨科医师的警惕和注意。

(一)综合分析该案例的诊疗过程,存在以下问题:

1、术前诊断依据不充分:患者肘部包块,初次入院对诊断为“感染”,既然考虑是感染,就应该有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常规检查阳性检查结果,但初次入院时血沉、C反应蛋白缺如,仅血常规为阳性。

2、鉴别诊断不充分:初次入院鉴别诊断仅考虑了“脂肪瘤”,没有考虑结核、肿瘤,或结核、肿瘤合并感染等疾病;第二次入院时,影像学报告中已经有了“骨吸收破坏”的表现,需要考虑结核与肿瘤时,仅一句“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仍未在术前进行有效鉴别诊断,延误了诊断时机。

3、手术方法欠充分:初次手术后病灶复发,二次入院后未进行有效鉴别、诊断不明确即行手术治疗,在普通细菌感染不明确情况下使用了VSD引流和骨髓泥填充,欠妥当。

4、细菌学检查不充分:患者初次手术后标本送检,感染病例应常规进行“细菌语养+药敏”和“抗酸染色”,但由于没有“抗酸染色”,延误了早期发现结核。

(二)分析上述不足,总结本病案的教训

1、“骨病”需充分鉴别诊断:对于俗称的“骨病”需要充分鉴别诊断。特别是“感染”既包括了普通“细菌感染”,也包括了特异性“结核菌感染”,同时还可能存在特异性细菌与普通细菌的混合感染。术前进行血沉、C反应蛋白、结核菌素等常规检查,或结核特异性“T-spot”(T细胞斑点实验)检查是必要的;对于发现有“骨吸收”或“溶骨性”改变时。在考虑结核的同时,还需要排除骨肿瘤,此时进行必要的骨扫描、磁共振检查也是必要的。

2、需要重视医学检验的重要性:对于任何骨与软组织感染,细菌培养结果是阴性并不能排除感染;抗酸染色检查与常规细菌学检查同样重要,不可忽视。

3、再次手术需明确诊断后确定方案:患者短时间内感染疾病复发时,需要充分检讨第一次诊疗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进一步行充分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制定手术方案是明智之举。

4、有效的医患沟通很重要:二次入院发现结核后,初诊医师与患者间进行及时、谦虚、坦诚的沟通对缓解患者情绪、化解误会非常重要。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