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张晓良教授专访丨肾性贫血达标工程的痛点与解决方案——单中心实践经验分享

2022-10-21作者:CHENJY资讯

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据报道,中国非透析CKD患者总体贫血患病率为28.5%~72.0%,而透析患者贫血患病率则高达 91.6%~98.2%1。国家卫生健康委在《2021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行动中开展以目标为导向的医疗质量安全计划,该计划在第20条肾病专业内容中强调了提高透析患者肾性贫血达标率的重要性2


在此背景下,本刊特邀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张晓良教授进行专访,张教授分享他们中心在肾性贫血质控达标工程的建设经验,本刊特整理访谈精粹,以飨读者,以期为肾性贫血达标实践提供参考。


专家简介


图片1.png

张晓良 教授


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博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脏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肾内科主任、研究所副所长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苏皖赣血液净化血管通路联盟理事长

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临床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全国常委






贫血质控达标迫在眉睫,痛点在哪?


肾性贫血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绝对或相对性生成不足,以及尿毒症毒素影响红细胞生成及其寿命而发生的贫血。贫血是CKD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肾脏疾病进展、终末期肾脏病、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在《2021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2中强调了提高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控制率的重要性。纠正贫血有助于降低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肾性贫血控制是指按照有关临床指南或规范,根据患者情况的具体评估,予以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EPO等治疗,使患者血红蛋白维持在110g/L以上。


张晓良教授表示,根据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CKD-5D期患者贫血发生率在90%以上,但是总体达标率很不理想,在40%~50%之间。据分析,这一不理想状态是由于存在透析人群依从性差、贫血指标检测率低、认识不足、经济等等痛点问题。


在张晓良教授的带领下,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从思想认识、行动路径及长效持续三个维度,建立并完善了肾性贫血质控达标工程的具体实践标准,大大改善了透析患者群体的贫血治疗现状。



思想:重视肾性贫血


提升CKD患者的贫血质控达标率,应从思想上重视肾性贫血,从医生、护士、患者及家属4个方面提高对于肾性贫血达标重要性的认知,从而提高患者肾性贫血达标率。


首先,科主任带头高度重视肾性贫血质控管理。张晓良教授在2021年6月20日组织科室召开“肾性贫血质控启动会议”,成立质控小组,确定“战略部署”,并开展苏皖赣血液净化联盟内部肾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张晓良教授亲自领导流调工作,并及时将相关数据及统计结果反馈至各单位,明确透析患者贫血现状。


其次,医护合作共同重视肾性贫血质控管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成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贫血管理群,患者在接受医师的治疗指导外,还将患者划分给相应护士进行分管,并为患者制定监控手册,实现个体化治疗与监控。


最后,患者及家属共同重视肾性贫血质控管理。中心积极开展患者教育活动,通过现场科普宣讲,录制“4分钟带你了解肾性贫血”等短视频,编写“透析病友定期化验检查告知书”等宣传材料,普及肾性贫血及其治疗的重要性,多维度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肾性贫血的关注。



行动:医护联合,医患互动


为提升透析患者的贫血质控达标率,该中心采取“医护联合,医患互动”为核心的多项举措,提高患者依从性,规范诊疗,推进肾性贫血的检测与达标,改善CKD患者贫血现状。


首先,采取医护共同查房制度,以医护联合查房的方式促进贫血质控达标。对透析患者常规每3个月1次查房,而其中贫血方案有调整的患者则改为每1月1次查房,查房人员由医生团队及护理团队共同组成,医生负责及时评估、调整治疗方案及患者教育,护士负责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协助医生落实治疗方案及患者教育。通过医护联合查房可提高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度,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治疗方案调整及实施,有利于贫血质控达标目标达成。


此外,增强医患互动也是推进透析患者贫血指控达标的有效措施之一。首先应加强患者对贫血的认识,告知其贫血的危害,认识到贫血改善所带来的获益,并强调血红蛋白长期持续稳定达标的重要性。其次应不断更新治疗理念、纠正医患对贫血认知的误区:改善贫血的前提是纠正铁、叶酸、维生素等原料的缺乏,去除加重贫血的各项因素,然后才能考虑抗贫血药物的使用。由于受到透析患者内毒素累积、微炎症状态和铁代谢异常等因素的作用,经典药物——促红细胞生成素(ESA)的疗效往往受到限制,甚至由于其使用剂量不断增大,可能会对透析患者的血压、心血管安全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而近年来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HIF-PHI)类药物的问世,则弥补了传统治疗的不足,即便对ESA疗效不佳的人群也可带来贫血改善和临床获益。


张晓良教授还提到,在第一次医护联合全面查房时,患者依从性差问题突出,医护双方均感到贫血质控达标困难重重。护理组加强定期对患者宣教,督促患者定期检测,更新患者宣教手册,医生组每班次对患者进行巡查,根据患者需求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医护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在后续的医护联合查房时,患者依从性明显提高,交流障碍明显减少,患者血红蛋白检测率及贫血达标率显著提升。



长效持续:警钟长鸣,紧抓不放


肾性贫血的纠正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2021年11月17日的阶段性汇报中,中心3个月贫血指标检测率达99%,达标率60%,较前有显著提升,但距离达标率70%的目标仍有一定差距。下一阶段,除加强患者教育,增强意识,规范治疗与检测频率外,加强医患、医护间的沟通,病房与血透室之间统一质控方案也尤为重要。


张晓良教授总结道,血液净化中的质控工作涵盖方方面面,包括贫血、透析充分性、血管通路维护、血压及心血管问题等。我们应以贫血质控管理建设作为契机,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流程,进一步延伸至其它方面的质控行动,并积极开展质控管理方面的教学与科研活动,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和夯实行动成果。



思想上重视是肾性贫血质控工作的基础,也是源动力;医护联合,充分调动护理团队的执行力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医患沟通,提高信任度是工作的重要手段。注重阶段总结,在总结中不断发现问题,是长效持续抓好质控的强有力措施。相信通过推进肾性贫血质控达标,不断解决工作中面临的诸多痛点问题,CKD患者贫血现状能够得以显著改善,持续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肾性贫血指南工作组. 中国肾性贫血诊治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20): 1463-1502.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关于印发2021年质控工作改进目标的函》. 国卫医质量便函〔2021〕51号.



审批编号:CN-104436

过期日期:2023-10-20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