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缺血心电图拇指法则

2024-09-16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非原创

图片


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电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心电图的表现有时十分隐袭,可引起漏诊。
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拇指法则是美国著名心脏病和心电学者Marriott HJ 于2008 年提出的一种快速识别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的新方法。


图片

[定义] 


绝大多数正常人心电图V1导联的T波倒置,这是T波方向与同导联QRS波主波方向相同的结果。

当V1导联T波直立,又能排除患者存在左室肥大和左束支阻滞时,则是急性心肌缺血的一个心电图表现。

以该理念为起始,凭借医生的经验,再结合其他的心电图改变进行综合分析时,则能快速识别出已经发生的急性心肌缺血,这一方法称为拇指法则(rule of thumb)

[心电图特征] 


(1)V1导联T波直立:尤其是新出现的直立或高大的T 波,或者呈先正后负型直立;

(2)V2、V3导联T波直立或双相:部分患者可在V2、V3导联出现与V1导联相同的T波改变;

(3)其他可能出现的改变:

①V1导联T波倒置,ST段及J点抬高;

V1导联T波直立,ST段上斜型抬高及J点抬高;

③V1导联T波直立,ST段上斜型抬高;

④V1导联T波直立,ST段显著的上斜型抬高,J点抬高不明显;

⑤V1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

[发生机制] 


正常时,心前区导联的R 波有逐渐递增的特点,T 波也具有这种渐进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的除极及复极均可发生病理性改变,可使心前区导联出现T波渐进性失衡(Loss of Precordial TWaveBalance),使V1 导联的T 波变为直立或双相,是急性心肌缺血的表现。


[临床评价] 


① 拇指法则简单而重要:多数情况下,V1 导联T 波直立并非是非特异性改变,而是急性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早期表现,但需排除患者系左室肥大和左束支阻滞引起的T 波直立。

当V1 导联T 波直立而又伴有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时,临床意义将更大,有可能很快发展为急性心梗(图1);

图片

图1 患者男,24岁,突发胸痛时记录的心电图(A)及4天后心电图(B)


② 拇指法则的诊断:Manno 等认为,V1 导联T 波直立是回旋支或右冠脉病变引起。当这种T 波的“异常”改变波及到V2、V3 导联时,则是前降支近端病变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③ 诊断的特异性强:Marriott 等认为,V1导联T波直立且高于V6导联T 波时,提示存在缺血性前壁和/或后侧壁心肌病变,诊断的特异性84%,假阳性16%;

④ V1导联T波直立的变异性改变:拇指法则的V1 导联T 波直立存在着变异,这些变异改变也容易被忽略而漏诊;

⑤ 拇指法则与Wellens 综合征在诊断心肌缺血时有异曲同工作用,二者有重叠也有不同。Wellens 综合征常用于前降支冠脉病变的诊断,而拇指法则还有诊断其他冠脉病变的作用。


-END-

本文转载于朱晓晓心电资讯

作者:刘元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往期回顾
1
妊娠遇见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和消融,该如何抉择?
2
冠心病治疗可否不放支架?陶凌教授解读REC-CAGEFREE Ⅰ研究 | ESC 2024
3
重磅公布!2023年度中国十大心血管临床与流行病学研究【CHC 2024】
4
曾和松教授:从统一性看PAAD,《2024 ESC外周动脉和主动脉疾病管理指南》要点速递 | ESC 2024
5
全球及中国医院心血管病科技影响力报告发布 【CHC2024】
6
马长生教授:聚焦ESC房颤指南更新要点与“AF-CARE”综合管理路径 | ESC 2024
7
超过75岁,他汀评估心血管风险,应常规看肥胖!ESC共识声明 | ESC 2024一级预防用药也有效!中国香港研究
8
别小看了“打呼噜”,它和高血压有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