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重磅活动,免费报名,点击进入:
作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卢晓宇
颈动脉是为脑部供血的主要动脉,颅外段颈动脉位于颈部气管两侧,位置表浅,可触及搏动。颈动脉超声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可用来筛查和预测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经常会发现颈动脉斑块。为何会形成颈动脉斑块以及斑块的严重程度、是否会脱落、是否会变小消失、是否需要治疗及如何治疗等问题是被检查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正常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1.0 mm,1.0 mm≤IMT<1.5 mm称为颈动脉内膜增厚;IMT≥1.5 mm或局部内膜增厚高于周边IMT的50%定义为颈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通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性表现,它的形成和内皮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变化有关。
颈动脉狭窄程度判定
01
轻度狭窄:<50%;
02
中度狭窄:50%~69%;
03
重度狭窄:70%以上。
高危斑块稳定性差、容易发生脱落、破溃,其超声检查回声特点包括:
溃疡型斑块,指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局部组织缺损,表面不规则,不平整,容易形成血栓;
无回声/低回声斑块,以及斑块内回声不一致的混合回声斑块。而“等回声”或“强回声”为主的斑块,属于相对稳定的斑块;
溃疡型斑块,指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局部组织缺损,表面不规则,不平整,容易形成血栓;斑块内可探及极低回声区;
斑块内有明显的新生血管;
斑块内出血;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到颈内动脉分支中的微栓子信号。
大多数颈动脉斑块是不危险的,但如果达到中重度狭窄或斑块不稳定,就会增加脑梗死的风险,需要服药甚至手术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治疗以他汀药物为主,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常用的具有强化降脂作用的药物,通过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C),达到稳定斑块、延缓斑块进展,甚至逆转斑块的作用,但并非所有颈动脉斑块都需要治疗。
根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及《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2017》,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与吸烟、饮酒等相关危险因素基础上,治疗推荐如下:
对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如血脂正常,不建议使用他汀;如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建议使用他汀。
对于无缺血性脑卒中症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不稳定斑块或伴50%以上狭窄,建议使用他汀,必要时联合依折麦布、PCSK9抑制剂,将LDL-C控制在1.8 mmol/L以下;对于颈动脉斑块伴狭窄50%以下者,如血脂正常,可根据斑块的稳定性和用药的风险效益比个体化考虑是否应用他汀。
对于近期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颈动脉斑块患者,建议使用他汀。
对于近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的患者,推荐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轻度狭窄不推荐手术治疗。手术建议由预期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复发风险<6%的医院及术者进行。
综上,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要了解斑块是否引起血管狭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结合存在的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饮酒等,在控制危险因素的前提下,个体化决定是否启用药物治疗、血脂控制水平以及是否需要药物以外的手术治疗。
来源: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脑血管病分会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脑血管病专业组专家撰稿,21篇脑梗死临床诊疗干货文章,精准提升脑血管临床诊疗能力!
【2023重磅·所有内容12月底下线】北京协和医院朱以诚教授团队撰写临床实用干货,神经科医生必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杨渊教授团队撰写17篇神经心理疾病临床干货文章,神经内科医生需要了解!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质控中心帕金森病专家组倾力打造,2023年度帕金森病规范诊治能力提升培训!
脑血管病影像读图实战训练,跟随天坛医院放射科沈宓老师,练就影像读图火眼金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NICU王芙蓉教授团队撰写实用文章,解析一线临床神经重症处理难点、要点和常见问题!
畅销20多年的医学影像品牌图书,汇集七大类480多种经典病例影像资料,轻松读片、准确诊断!
国际经典影像诊断学,从基础解剖到影像解剖和诊断,配图精美,解说翔实,囊括大量累及儿童大脑、颅颈和脊髓的疾病!
神经外科领域国际经典著作,畅销北美20余年,由赵继宗院士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系团队翻译,来自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积累总结!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症状加重的识别和处理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转化的评估和治疗原则丨协和神经科基本功第二季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