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年度盘点,传承创新丨IMbrave050研究一锤定音,肝癌辅助、新辅助治疗探索方兴未艾

2024-01-23作者:CMT琳资讯
原创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此新旧交替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策划“年度盘点,传承创新丨2023肿瘤领域进展回顾与展望”活动,诚邀肿瘤各领域专家回顾解读2023年度肿瘤领域重磅研究,传播前沿进展,引领学术创新。


2023年度,中国学者在肝癌领域突破不断!中国研究频登国际舞台,其中CARES-310研究和IMbrave050研究相继问鼎医学顶刊《柳叶刀》,为肝癌一线治疗和术后辅助治疗再谱新篇,对肝癌领域的临床实践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报特邀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宋天强教授,从一线到二线,从辅助到新辅助,全面盘点2023年度肝癌免疫治疗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领略前沿风采,探讨临床价值。本篇为“肝癌免疫治疗年度盘点”下篇,主要回顾2023年度肝癌转化、辅助及新辅助治疗重要进展。




专家简介







宋天强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肝癌防治研究中心 执行主任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肝胆肿瘤科科主任

国际肝胆胰协会(IHPBA) Research Committee 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肝胆肿瘤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消化外科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欧美同学会医师分会肝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肝胆专委会 副主任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胆道专委会 常委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MDT专委会 常委
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ERAS专委会 常委
中国肝癌精准治疗联盟专家委员会 常委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肿瘤外科分会 常委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免疫学专委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肝脏外科专委会 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肝胆肿瘤专委会 主任委员




肝癌免疫治疗年度盘点




【内容提要·上篇】

✨晚期一线HCC系统治疗进展;


✨晚期二线HCC系统治疗进展。


【内容提要·下篇】


✨HCC转化治疗进展;


✨HCC辅助治疗进展;


✨HCC新辅助治疗进展。


01


HCC转化治疗进展





PART.01


Kudo教授ABC conversion验证转化概念


2023ASCO GI中,日本的Kudo教授开展的一项多中心概念验证研究对比了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T+A”)联合/不联合根治性转化治疗不适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中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价值,旨在证明“T+A”治疗过程中或之后使用局部治疗(包括切除、消融和根治性超选择性TACE)的ABC转化疗法在有/无药物状态下达到完全缓解(CR)的改善作用。



研究纳入了日本7家研究机构中接受 “T+A”一线治疗的肝功能Chid-Pugh A级、不可切除、不适合TACE治疗的中期HCC患者。为消除选择偏倚,受试者为各研究中心持续纳入“T+A”一线治疗的不可切除且不适合TACE的中期HCC患者。


“临床CR”标准如下:根据mRECIST,CT或MRI显示CR;3种肿瘤标志物(AFP、PIVKA-I和AFPL3)水平正常化至低于标准值(≥6)。


"停药”标准为可行根治性切除或接受根治性局部治疗的患者,同时满足以下3个标准:通过根治性超选择性TACE或 RFALMWA后达到CR(mRECIST评估);3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维持正常≥24周;检测瘤内动脉流的最敏感技术造影剂增强超声(CEUS)瘤动脉血流完全消失。


ABC转化:患者流

ABC在中期HCC的转化率


研究共纳入110例患者,其中有40例患者达到了CR(2例)或部分缓解(PR)(38例)。在不可切除和不适合TACE的中期HCC病例中,35%达到根治性转化(临床CR),23%达到CR且无药状态。当“T+A”治疗显著缩瘤时,可以达到无药状态;在此阶段,通过积极进行根治性转化以达到CR,可以进行以治愈为目的的切除、消融和超选择性TACE。达到根治性转化(CR伴或不伴无药状态)患者的PFS期和OS期远长于未达到根治性转化患者。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在4-6个周期“T+A”治疗后未获得缩瘤疗效或存在PET阳性HCC时,也可达到临床CR和无药状态。5例PET阳性患者“T+A”后序贯选择性TACE/仑伐替尼-TACE治疗达到临床CR,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肝功能未下降。由于中期HCC是潜在治愈性疾病,除了极高肿瘤负荷(如双叶多肿瘤病灶>10个或超出up-to-11标准),治疗目标应始终为达到CR和无药状态。


因此,在“T+A”联合治疗中期HCC时,有意进行根治性转化以达到无癌无药状态至关重要。


PART.02


多项组合方案多点开花


2023年还公布了两项重要研究的结果。其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主导的TALENTOP研究报道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中国大血管侵犯HCC患者的转化缓解和预后因素。


研究纳入伴有微血管侵犯(MVI)且无肝外转移的HCC患者,入组患者接受3个周期的“T+A”和1个周期的阿替利珠单抗(诱导期)治疗后,达到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RECIST v1.1)且适合R0肝切除术的患者,以1:1比例随机分配至A组或B组,A组患者行肝切除术后接受“T+A”治疗1年,B组患者继续“T+A”治疗,主要终点为至治疗失败时间。


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有201例患者入组,并在截止日期(2023年4月)前完成诱导期治疗。在接受3个周期的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和1个周期的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后,有73例患者(36.3%)符合标准,即达到PR或疾病稳定(SD)、经研究者判断适合接受R0肝切除术,并成功随机化分组。



根据RECISTv1.1标准,接受3个周期“T+A”和1个周期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后,38例(18.9%)患者达到PR,106例(52.7%)患者达到SD;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8.9%和71.6%。根据 mRECIST 标准,1例(0.5%)患者达到CR,46例(22.9%)患者达到PR,97例(48.3%)患者达到SD;ORR和DCR分别为23.4%和71.6%。研究未发现新的安全性信号。


总体而言,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是伴MVI的HCC患者中有前景的转化策略,在PVTT Vp1-2、AFP<400 ng/mL、NLR<2.63和肿瘤直径<100mm的患者中显示出较高的可行性。







sdfd


伴有大血管侵犯或者肝外转移的HCC患者失去根治性机会,指南通常推荐进行系统治疗;转化治疗能够将不可切除的HCC患者转化为可切除,进而可能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


解放军总医院卢实春教授开展的一项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用于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转化治疗的前瞻性、非随机、开放标签的Ⅱ期扩展队列研究纳入了100例患者接受联合治疗(初诊HCC n=94,局部治疗后复发n=6,92例患者HBV阳性)后进行疗效评估,依据mRECIST标准的评估结果显示ORR达54%,DCR达77%,基于影像学判断的转化成功率为51%,手术率达到47%。



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接受手术的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为7个月,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决定术后辅助治疗:如果术后病理结果是pCR,仅需信迪利单抗单药治疗6个月,否则,联合治疗至少持续到术后12个月。83%的患者至少有一次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TRAE),28%的患者有3级及以上的TRAE,病理学疾病进展(pPD)的患者预后更差。


总之,信迪利单抗联合仑伐替尼的治疗方案或许能够成为不可切除HCC的安全、有效且有前景的转化治疗选择。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探索,多种组合方案多点开花,转化治疗方案应该对疾病分期和人群特征加以细化,在合适的人群中选择个体化的转化治疗方案。


转化治疗汇总盘点


02


HCC辅助治疗进展





2023年,肝癌辅助治疗最大的进展是IMbrave050研究,这是首个证明根治性切除或消融后无复发生存(RFS)改善的肝癌辅助治疗的3期临床研究,是肝癌辅助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分别进行“T+A”治疗或主动监测,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审查机构(IRF)评估的RFS期。



在预先指定的中期分析中,“T+A”辅助治疗达到了其主要终点,并且在具有HCC复发高风险的患者中,IRF评估的RFS与主动监测相比显示出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HR,0.72;95%CI:0.56,0.93;P=0.012),研究者评估的RFS同样观察到类似的改善,且联合治疗的RFS获益在关键临床亚组中基本一致。


但在此预先指定的中期分析时,与方案中的假设相比,OS数据非常不成熟;需要对OS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T+A”辅助治疗的安全性与每种药物和潜在疾病的安全性基本一致。因此,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可能是高复发风险HCC患者的一种改变实践的辅助治疗选择,可能会改变肝癌手术切除的临床适应证。


此外,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宏教授主导的“双艾”组合、樊嘉院士主导的特瑞普利联合PD-1抑制剂作为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Ⅲ期研究,结果都将在未来陆续公布,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更多选择,值得期待。


03


HCC新辅助治疗进展





近年来,新辅助治疗也逐渐成为肝癌领域的研究热点。


2023ASCO公布了一项多中心、3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探索新辅助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对超米兰标准可切除的BCLC A/B期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的改善作用。研究纳入超米兰标准的BCLC A/B期、具有可切除的肝内病变、未经治疗的HCC患者,分别接受术前2或4个周期的新辅助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组,n=195)或直接手术(对照组,n=197)。



在2016年3月到2022年8月,共纳入来自7个中心的392例患者。在ITT人群和PP人群中,治疗组的OS和PF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ITT人群中,治疗组的CR率为11.3%,ORR为61.5%,DCR为97.4%,且整个治疗组安全性佳。因此FOLFOX-肝动脉灌注化疗为超米兰标准可切除的BCLC A/B期肝细胞癌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作为一项有创操作,HAIC是否会作为今后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还有待时间检验。



另外,肝癌局部治疗手段也在新辅助治疗中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包括放疗,有多项小样本Ⅱ期研究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这些都是小样本研究,需要更多的数据支持;其二,对于新辅助治疗,针对的都是可切除肝癌,患者更需要做减法,即术前对患者的干预越少越好,以让患者更好地耐受治疗,提高依从性,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那么,既要选择副作用小的,又要选择效果好的,还要选择花钱少的,所以更适合患者的新辅助治疗的模式可能还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sdfd


免疫联合治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手段已有结果披露并有更多研究在开展,国外主要以免疫治疗为主,以单免或者双免作为新辅助治疗,而国内更多的是靶免联合方案的探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开展的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双艾组合)围术期治疗中高复发风险可切除HCC患者的一项开放标签、随机对照、多中心Ⅱ/Ⅲ期研究在2023年ASCO年会中发布。


研究共纳入290例CNLC Ⅰb/Ⅱa/Ⅱb/Ⅲa的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1:1随机分配,试验组接受围术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Ⅱ期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EFS率,2期的主要研究终点为MPR率。结果可以看到“双艾”组合用于中高危复发风险的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的显著病理缓解率较高,并且安全可耐受


2023ASCO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导的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探索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或联合仑伐替尼新辅助治疗可切除肝细胞癌(NCT05807776)。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病理缓解率(MPR,肿瘤坏死>70%),次要研究终点为1年和2年的DFS率、ORR、手术延迟率(最后一次新辅助治疗周期末至手术时间>28天)和安全性。这项研究从2023年4月开始,正在进行患者招募,预计2024年可以入组结束。



目前对于新辅助治疗的探索非常多,免疫相关系统治疗用于新辅助已初显疗效和安全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HCC新辅助治疗也正在积极探索,但是这些研究大多都是小样本研究,且尚无Ⅲ期研究。这些Ⅱ期研究基本都是局限于局部治疗、系统治疗或局部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到底孰优孰劣,还需要今后更多的研究数据验证。









sdfd



审阅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宋天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