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肺癌驱动基因的发现催生了靶向治疗药物的研发,开启了肺癌精准治疗的新时代。在不同肺癌驱动基因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突变被称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钻石突变”,作为全球首个研发上市的ALK-TKI,克唑替尼为晚期ALK阳性NSCLC患者带来了长生存的新希望。
2023年5月20日,“相愈十年,赛领生机”——克唑替尼(赛可瑞®)中国上市十周年峰会盛大启幕!大会隆重邀请吴一龙教授、黄诚教授和周建英教授担任主席,众多领域内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晚期NSCLC精准治疗十年变迁,共叙克唑替尼十年证据与长生存故事,共赴肺癌诊治未来新旅程。
借此契机,本刊特邀北京医院放射科陈起航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应建明教授,从多学科、多维度探讨肺癌领域十年发展,促进临床跨学科交流和融合,优化不同领域整合发展,把脉未来发展方向。
齐头“病”进
病理学变革引领肺癌诊疗走向精准化
应建明 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
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PI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分子协作组组长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分子病理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分子病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及分子病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单病种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审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评审专家、评定专家
CNAS医学病理检查领域认可工作组副组长
过去百年间,病理学经历了三次巨大变革:组织病理的进展催生了病理学的第一次变革,其也成为肺癌病理诊断的基础,并为肺癌分子病理打下了基石。
分子病理的进展带来了病理学的第二次变革,这一变革推动了靶向药物的研发,成功让肺癌诊疗逐渐走向个体化和精准化。在这一浪潮之中,克唑替尼于2013年在中国上市,首创纳入Ventana IHC作为晚期ALK阳性NSCLC的伴随诊断,随后被国际指南吸收引入,开启了伴随诊断新时代,自此,“先诊断,后治疗”模式成为肺癌诊疗践行标准。
在一片飞速的进展中,也仍有诸多疑难有待进一步探明。融合基因突变的规范化检测便是其中之一。应建明教授指出,尽管ALK、ROS1等融合基因突变的发生率相对少见,但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靶向治疗疗效显著,因此,融合基因的检测对个体而言尤其重要。然而,融合基因的固有特点为其检测带来挑战,临床中尚缺乏完善的检测方法,而组织样本的缺陷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假阴性。对此,应建明教授呼吁,临床应提升对融合基因突变的认识以及送检的理念,同时也要认识到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对于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应考虑假阴性情况,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建议行再次活检、血检或其他平台检测,避免错失更好的治疗机会,影响患者预后。
立足当下,病理学的第三次变革已悄然来临。在人工智能引领全球技术浪潮的背景下,数字/AI病理或可成为病理诊断的强效助推剂,有望更好地满足肿瘤患者的精准诊疗需求。展望未来,病理科医生在肺癌患者管理中也将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为“治愈肿瘤”这一伟大梦想贡献更多力量。
如“影”随行
影像学发展相伴肺癌精准治疗之路
陈起航 教授
北京医院 放射科 主任医师
中华放射学分会心胸学组顾问
中华呼吸病学分会间质病学组成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放射工作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亚洲胸部放射学会执委
在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之路上,影像学的进展也可圈可点。其中,多排CT检测技术使得对肿瘤进行分割和量化成为可能,助力临床更全面地评估肿瘤负荷;PET-CT既具有高分辨率优势,同时还可显示病变代谢情况,能够对病灶进行更为完善的评估;AI技术的成熟,使得针对肺结节的检出迎来了新的曙光,有望助力影像学诊断迈向新的台阶。
设备的进步自然带来了临床诊疗水平的提升。陈起航教授指出,影像学作为临床医生的“眼睛”,在肺癌MDT模式的诊断、治疗以及随访全病程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诊断阶段,影像学可协助对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判断;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影像学可充分评估患者疾病分期与全身转移情况,协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在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患者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估。“影像学贯穿肺癌诊疗的全病程管理。在临床实践中,影像科医生与临床医生紧密配合,共同携手,攻克难题,方能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影像学检查精确度的提高为临床医生带来一把利器,但对于患者而言可能引起潜在的心理负担。陈起航教授认为,此种情况下,更需要内科、外科及影像科等多学科联手进行审慎判断,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精准医学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主旋律,影像学作为肺癌多学科诊疗的参与者之一,必将伴随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忆往昔,克唑替尼作为见证者,已陪伴我国精准治疗走过十年征程;话当下,精准诊疗模式的发展为千千万万肺癌患者带来了长生存获益;冀未来,相信在多学科共同携手合作的推动下,我国肺癌精准诊疗水平定能再攀新高峰,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宏伟战略目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