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警惕这种病毒!一医院已接诊37例,症状与感冒相似!

2020-08-02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感染病 病毒蜱虫新型布尼亚病毒

日前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时,医生发现,王女士竟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据了解,仅上半年以来,江苏省人民医院已陆续接诊37位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患者。
来源:江苏新闻

40度高热、咳嗽乏力、血小板减少…

王女士在两个多月前采茶后

突发身体不适

以为是感冒了便自行在家休息

可症状一直没有缓解

今年65岁的王女士家住是南京市溧水,家里有几亩茶园。在一次采茶之后,王女士感到身体不适,几天后就开始发烧,最高温度一度达到40度,并伴随畏寒乏力的情况。

微信图片_20200802101715.jpg


家属赶紧带着王女士来到当地医院,医院诊断显示,当时王女士血压偏低,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降低,不久后又出现咳嗽咳痰、脉氧下降症状。情况危急,王女士被送至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后转入感染病科,经过仔细检查,王女士竟被感染上了“新型布尼亚病毒”!

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副主任医师金柯介绍,入院之初,王女士情况比较危急,心、肺、循环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医院组织了急诊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感染病科、ICU等多学科会诊,专家对患者病史和症状进行详细讨论后,诊断患者“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继发了炎症因子风暴,并高度怀疑王女士因蜱虫叮咬患病。随后的血清检测证实了专家的判断,经过近一个月的对症治疗,王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并最终康复出院。

少去荒草灌木树丛
4月到10月要格外小心!

2010年,在河南省一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的血清标本中分离出一种新病毒,确定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个新成员,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又称“新型布尼亚病毒”。

金柯副主任医师表示,通常,蜱虫叮咬会引起皮肤炎性过敏反应,经过正确处理、对症治疗可痊愈;但由于蜱虫还是多种病原体的媒介,从而引起传染病。比如王女士所感染的“新型布尼亚病毒”,专家就高度怀疑是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的。

“蜱虫在吸血时,它的头部包括口器是深深扎进皮肤里的,如果生拉硬拽,很容易将其头部留在皮肤内,增加感染风险。吸过血的雌蜱体重会增加80到120倍,市民很难自行完整取出,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金柯副主任医师提醒。

据了解,蜱虫一般在4月到10月活跃,好发于丘陵地带,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开阔的牧场、草原、山地等环境中。在户外生活、生产人员及旅游者需要提高警惕。

“处于活跃期的新型布尼亚病毒也可能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金柯副主任医师表示,蜱虫叮咬是最主要的传染途径,只要不与感染者亲密接触,做好防护,也不用过于担心会被传染,所以大家不必恐慌。

如何有效预防新型布尼亚病毒?

金柯副主任医师提醒,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地长时间坐卧。如一定要进入此类地区,应穿长袖衣服,不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里,着浅色、光滑衣服。当前正值暑假,家长尤其要提醒孩子,不要到荒草地、灌木丛里嬉戏。

“蜱虫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万一发现被蜱虫叮咬,应该及时去医院取出蜱虫,不要自行拿取一旦出现被蜱虫叮咬后发热等症状,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医。未确认病因前应避免与他人亲密接触,以免病毒传染。”金柯表示,夏季遛狗尽量避免到植被茂盛的地方,回家后要及时检查有无蜱虫,宠物要定期进行驱虫

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