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本届CSCO学术年会结直肠癌专场的策划工作,始终秉持“立足临床需求、引领学术前沿、推动实践创新”的宗旨,致力于构建一个融汇国际视野与中国临床实际的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以下几方面的策划重点值得各位与会专家特别关注。
第一,强调国际前沿与本土实践的有机融合。本次专场特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辅助及新辅助免疫治疗等关键议题进行深入报告与研讨。同时,专场所展示的多项由中国专家参与主导的重要临床研究,如CheckMate 8HW研究、ANCHOR研究及CAPCET研究等,充分体现了我国学者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贡献与影响力。
第二,强化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的推广与实践。专场设立多学科专题环节,涵盖直肠癌器官保留技术、人工智能影像诊断、机器人辅助手术以及分子残留病灶(MRD)检测等前沿领域,汇聚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等多学科专家,共同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治疗策略。
第三,注重临床实践的实用价值与创新理念并重。从晚期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进展,到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均设有专题报告与深入讨论。此外,多个环节设置专家点评与互动讨论,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专家分享实践经验,推动形成学术共识。
最后,为中青年学者提供广泛的学术展示与交流机会。论文交流环节汇集了来自全国多家中心的原创性研究,涵盖结直肠癌治疗的多个领域,既包括治疗策略的创新性探索,也包含来自临床一线的宝贵经验总结。
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特别是在中国,防控形势尤为严峻。2022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分别居于全部恶性肿瘤的第2位和第4位,反映出该疾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较大威胁。当前,我国结直肠癌防治工作仍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结直肠癌患者初诊时分期偏晚的现象仍较普遍,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早期症状不明显、公众对肠癌早期信号的认知不足以及筛查意识薄弱。其次,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近年来,4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这可能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如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有关。第三,全国范围的肠癌筛查尚未全面普及。尽管一些发达地区已开展筛查项目,但整体覆盖率仍较低,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筛查资源尤为匮乏。第四,MDT模式在临床实践中的规范推广仍需要加强。虽然MDT已被证明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实施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操作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影响了其整体应用效果。与此同时,随着治疗水平不断提升,晚期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然而,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长期用药的安全性问题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维持,已成为临床实践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面对上述挑战,专委会将继续秉持严谨务实的态度,紧密围绕我国实际国情,协同多方力量,系统推进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持续更新与临床循证体系的不断完善;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规范化诊疗能力;不断加强科研协作与临床转化能力,助力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水平提升;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理念,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引入国际先进经验,同时推动中国成果走向世界;此外,高度重视中青年医师培养与人才队伍建设,为结直肠癌防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桂晶晶 整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