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江苏首例!又一种新方法治疗肺动脉高压获成功!

2021-09-20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呼吸非原创


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章锐锋主任团队、介入与血管外科秦永林主任团队紧密联合,在江苏省内首次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显像(OCT)引导下的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成功为一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施行了介入微创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 该手术先用最新的血管内影像学技术——OCT技术,“侦查”清楚肺动脉腔内血栓的形态及性质,以及血管腔内的结构变化和范围;然后精准选择最合适的球囊扩开闭塞的肺血管使其恢复通畅,达到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目的。目前,该患者已顺利完成既定的治疗方案。


据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立介绍,患者是一位45岁的中年男性,6年前诊断急性肺栓塞,一直抗凝治疗,4年前逐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平地行走100米即喘息明显,不得不停下来休息。右心漂浮导管检查平均肺动脉压为52毫米汞柱,肺灌注显像提示双肺多发节段性分布的放射性缺损区,确诊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4年来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后来发展成稍动即喘,夜间端坐呼吸,连一些基本的日常活动都无法耐受。服用控制肺动脉高压的药物也从单药逐渐变成三药联合,并且药物的使用剂量已经达到最高,仍难以奏效。前不久,患者千里迢迢慕名找到了擅长治疗肺动脉高压的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章锐锋教授。


章锐锋教授分析指出,该患者病情重且复杂,药物治疗已达极限,如果再增加剂量,只会徒增药物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症状改善作用不大。专家团队反复会商,决定联手介入与血管外科秦永林主任团队,在江苏省内首次采用OCT技术+球囊肺动脉成形术(BPA)为患者治疗。专家先借助最新一代的血管内影像学技术,利用近红外光源,通过导管技术,提供肺动脉腔内的二维截面图或三维重建图,显示出机化栓子的形态及性质,以及血管腔内的结构变化和范围,据此精准指导选择合适的球囊施行介入手术治疗。


在与患者充分沟通后,章锐锋主任团队联合秦永林主任团队,在OCT引导下先后实施了2次球囊肺动脉成形术。第一阶段的目标开通了患者右下肺段和亚段动脉,术后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当晚胸闷及夜间端坐呼吸症状明显改善。一周后患者接受了第二阶段手术,顺利开通了左下肺段和亚段动脉。经术前术后对比检查,该患者平均肺动脉压由术前48 毫米汞柱降为35毫米汞柱,肺血管阻力也明显下降,患者症状进一步好转,双下肢浮肿消失,可下床自由活动,并可自行登三层楼梯。患者出院时非常开心,章锐锋主任还为患者制定了下一阶段的治疗方案,并嘱其2月后复诊。


据悉,中大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开设了省内唯一一个肺血管病专病门诊,组建了省内最齐全的肺血管疾病多学科团队,对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各种类型的肺血管疾病诊治经验丰富,每年诊治大量疑难和危重的肺血管疾病患者,患者数量居省内领先,诊疗水平达国内领先。此次江苏省内第一例OCT引导下的球囊肺动脉成形术成功完成,将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路径。


通讯员王倩 程守勤

200 评论

查看更多